• 113阅读
  • 0回复

变相信自己为相信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8
第2版()
专栏:

变相信自己为相信群众
一九六九年,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团政委袁仲培在坦克四连蹲点,发现有个新战士朝气蓬勃,工作样样干在前头,他便想把这位战士作为先进典型在群众中介绍。在征求大家意见时,有的同志不同意,说这个同志有骄傲自满情绪。袁仲培想,一人难称百人心,少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没有再做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就做了决定。群众学习不久,这位战士由于思想基础不牢,便从先进行列里掉了队。为这事,群众批评袁仲培,说他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群众。
在工作中,袁仲培吃过不少这样的苦头,没有及时汲取教训,是有他的思想根源的。那时,他总觉得自己经验多,能力强,因此,在和群众接触中,常常以“领导高明”自居,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袁仲培认真学习了马列的著作和毛主席的著作,在思想上进行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他给自己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做好工作究竟是靠个人还是靠群众?究竟是自己比群众高明还是群众比自己高明?究竟是一个人的实践经验多还是群众的实践经验多?他联系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的唯心论的天才论,联系自己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任何个人,不管他怎样聪明,怎样有才能,在这个伟大的群众事业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把个人和群众结合起来,事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对革命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头脑里增强了唯物史观,心胸开阔了,遇事不再是想着自己如何正确,如何高明,而是把群众摆在第一位。有了什么事情,袁仲培总要找群众商量,请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就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来克服;个人思想上有了什么问题,也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请教。但是,头脑里唯心史观的东西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破除的。所以,袁仲培在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上,遇到新的问题,就坚持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使工作做得更加扎实。
有一次,正当全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时候,坦克二营发生了一起违反行车规章的事故。有的同志认为,二营出事故,主要是由于不遵守规章制度,要狠狠批评他们一顿,并建议严格规定上几条,约束约束他们。袁仲培认为,真正相信群众,不但表现在工作顺利的时候,能够看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表现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能看到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通过耐心的启发引导,把这种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他说,二营的同志也是想做好安全工作的,出了事故,他们心里也很难过,简单的批评,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要相信他们能够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把坏事变为好事。于是,袁仲培和党委其他成员一起来到二营,首先检查了领导的责任,然后又和二营的同志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并发动干部、战士想办法,重新修订了安全措施。从此,二营的安全工作越做越好。
在工作中,当个人意见和群众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袁仲培总是首先检查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一旦发现错了,便自觉地向群众学习,转变自己的观点。一次,他到二营考察干部,发现五连有个干部由于放松了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想个人问题多了,想连队建设少了,便批评了一顿。但是,群众却对这个干部耐心地帮助教育。和群众一比,袁仲培觉得自己做法有问题,就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请教。战士们说:那个干部一时对某些问题想不通,思想落后了,应该帮助他赶队,这也是革命事业的需要。袁仲培深受教育。他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那个干部,并同群众一起,对他的优点做了充分肯定,对缺点进行耐心的教育帮助,使那个干部受到教育,提高了觉悟。
无数事实使袁仲培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变相信自己为相信群众,才能真正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实施正确的领导。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