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阅读
  • 0回复

既要有勇又要有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8
第2版()
专栏:

既要有勇又要有谋
铁道兵某部风枪班
一些老同志常说,风枪手既要有勇,又要有谋,才能完成任务。勇,就是要有敢拚敢干、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谋,就是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尊重辩证唯物论,掌握事物的规律。单有勇而没有谋,是不能很好完成任务的。例如,打风枪的力量,不好掌握。打风枪不能用力过猛,过猛了会使炮眼歪斜,卡住钻头,发生“卡壳”现象。石质类型区别很大,有时石质软了,炮眼打得很深,炮一响,石碴堵满导坑,还引起塌方,使施工进度受了影响。有时,石质硬了,我们还是采取老方法,炮眼深度不够,炮响后,掌子面炸得象个受了大旱的田,尽是裂纹,很少石碴,浪费了人力物力,也影响了施工进度。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干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一股子热情,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尊重辩证唯物论,使思想合乎客观实际,否则就不能得到预想的结果。于是我们在施工中注意提高观察分析石质的能力,请有经验的技术员和老同志介绍各种石质的硬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认真研究,我们逐渐学会了鉴别石质软硬的一些办法。一是目测,就是看放炮后石质的颜色。一般说,褐黄色或土黄色的就比较软,铁青色或青灰色的就比较硬。二是耳听,用钢钎敲敲石头,打风枪时细听钻头的回音。在一般情况下,回音较大、清脆的,石质较硬;回音较小或嗡嗡响的,石质较软。三是手验,打眼时经常捏捏炮眼里流出的石粉的颗粒。颗粒大的是石质硬,颗粒小的是石质软。
大家按照石质变化硬度的大小部署炮眼位置,确定炮眼的数量和深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样做,既保证了工效,又防止了塌方,从而使施工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一次,我们刚架起风枪,炮眼只打了两三寸,突然听到钻头由当当当的回音变成了嗡嗡嗡的响声,用手捏石粉也摸不到颗粒,我们断定前面的石质变软了,立即把原来准备打两米深的眼改为一米四,并适当地减少了炮眼的个数。爆破后,果然前面一段石质很松软,容易破碎,证明了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前不久,我们在施工中遇到了坚石层。其特点主要是结构严密,攻克它必须要爆力集中。我们就采取增加炮眼的密度,减少炮眼的深度,增加放炮的次数的方法,多打眼,打浅眼,勤放炮。结果,提高了工效,还创造了一班掘进三米多的新纪录。后来,连里把我们班的经验向其他排推广,使连队胜利地攻下了各类石层,得到了上级的表扬。
一年多来,我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哲学思想,注意观察、分析客观情况,努力提高认识能力。在导坑掘进中遇到过硬度较大的铁青石、墨石和坚石层,遇到过破碎的堆积层,以及风化石、泥夹石,打过各种不同规格和要求的导坑,我们都比较好地完成了任务。毛主席指出:“必须提倡思索”。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凡事注意思索,多动脑筋,把实践和学习结合起来,努力认识事物的规律,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比较符合于客观实际,就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成为既有勇又有谋的革命战士。
(附图片)
解放军某部补给站指战员联系军事训练的实践,认真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