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金山银山一担挑!”——介绍江苏省启东县粮棉连年双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9
第1版()
专栏:

“金山银山一担挑!”
——介绍江苏省启东县粮棉连年双高产
全国粮棉双高产先进单位之一的江苏省启东县,继一九六四年粮棉产量超《纲要》之后,从一九六五年开始,四十二万多亩粮田,年年亩产九百斤以上,八年平均亩产粮食九百五十多斤;五十八万多亩棉田,年年亩产皮棉超过一百二十斤,八年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三十四斤。一九七二年,在遭到低温、虫灾、台风和阴雨等严重自然灾害袭击的情况下,棉花仍然获得了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三十点六斤的好收成;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一千零六十七斤。八年来,在全县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地的条件下,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六亿八千八百二十万斤;交售皮棉六亿二千九百六十二万斤,为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这个县粮棉连年双高产的根本原因,是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深入持久的革命大批判,及时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焕发了他们为革命发展粮棉生产的积极性。他们为夺取粮棉双高产持续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努力改善生产条件
启东县地势低洼,解放前,“江水海潮遍地流,水旱灾害年年有”,粮食亩产只有一、二百斤,皮棉亩产也不过二、三十斤。解放后,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有了发展。但是,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展缓慢,粮棉产量还是低而不稳。
一九六四年,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指引下,启东县委带领群众奋起学大寨,总结、推广了这个县大兴公社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粮棉高产稳产的经验。大兴公社,紧靠长江边,过去大片土地都是“锅底田”,旱天无水灌,下雨受水淹,粮棉产量很低。人民公社化以后,全社干部和社员,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在两万多亩耕地上治水改土,建成了墒沟配套的条田,连年获得了粮棉双丰收,到一九六三年,粮食亩产由过去的二百多斤增加到七百多斤,皮棉亩产由三十多斤提高到七十多斤,成为全县一个先进典型。大兴公社的经验推广以后,全县各社、队普遍制订了治水规划,迅速掀起了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焕发了这个县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他们狠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革命干劲倍增。靠近长江的七个公社,为了保护沿江农田,把从一九六五年开始的治江护田斗争不断推向高潮。几年来,广大群众跨江越岭,运来八十多万吨石块,在江边筑成了五十五条挑流丁字坝和长达一百公里的挡浪石堤,有效地制服了江岸坍塌,保住了沿江十多万亩耕地。沿黄海的十多个公社,有二十多万亩耕地,过去每遇干旱,长江水位低落,海潮倒灌,无法引进淡水,给抗旱造成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组织了七万多民工,开挖了两条五、六十米宽,总长近一百公里的横贯全县的大型河道,引进了长江水。这样,就确保了全县百万亩耕地都有江水灌溉。
在进行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各社队还因地制宜大力开挖中小河沟,平整土地,进行水利配套。现在全县基本上做到了沟沟相通,沟河相连,排得出,引得进,日雨一百五十毫米不受涝,百日大旱有水灌。
思想政治工作领先 正确处理粮棉关系
启东县是个粮棉兼作地区,在全县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地的情况下,长期以来粮棉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矛盾比较突出。怎样才能领导群众正确处理粮棉关系呢?启东县委领导成员一九六九年在蹲点调查中,通过解剖“麻雀”,受到了启示。这个县的向阳公社二大队第三生产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决按照国家计划,落实种植面积。土地少,他们就提高复种指数,保证粮棉都按计划种足。为了确保棉花增产,他们在抓好粮食作物种、管、收的同时,切实抓好棉花生产,肥料不足多养猪,劳力紧张巧安排,结果粮食棉花都获得大幅度增产,粮食亩产由原来的八百多斤增加到一千四百多斤,皮棉亩产也由一百三十斤增加到一百八十斤。
总结了第三生产队的经验后,县委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同时,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一些社、队粮棉双高产的经验,更自觉地积极倡导提高复种指数,领导群众扩大夏粮种植面积,实行棉花同夏收粮食作物套种,并千方百计提高夏收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来从根本上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
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粮棉作物之间争肥的矛盾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证套种的粮棉,特别是棉花有足够的肥料,他们发动群众大搞养猪积肥。饲料不足,县委领导成员就亲自调查研究,搞点示范。他们总结推广了这个县民主公社十四大队第八生产队,充分利用水面,种植水浮莲、水葫芦、水花生和绿萍,大力收贮青饲料的经验,促进了全县养猪事业的发展。一九七二年,全县养猪数量由过去的二、三十万头增加到六十多万头。猪多肥多,再加上大面积的夹种绿肥和群众性的积肥造肥,使粮棉作物的施肥数量得到了成倍提高。
劳动力不足,他们也依靠群众千方百计地加以解决,保证了粮棉按时播种,管理精细,收获适时。
由于县委大抓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群众采取措施,不断解决粮棉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矛盾,有力地促进了粮棉双高产。广大群众高兴地说:“政治挂帅是个宝,粮棉关系摆正了。胸怀革命加油干,金山银山一担挑!”
深入实际 加强领导
在夺取粮棉连年双高产的过程中,启东县各级党组织对农业生产切实加强了领导。这个县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县、社两级党组织,以路线为纲,都把主要精力放在领导农业生产上,一、二把手亲自抓农业,发动全党办农业,把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都组织到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轨道上来。他们除了选派有经验的干部,充实农业第一线外,每年还从县、社两级机关中抽出数百名干部,深入基层,蹲点劳动,对后进社队加强领导。
这个县各级党组织领导成员在对农业加强领导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施正确指挥。同时,坚持和群众一起艰苦奋斗,带领群众克服困难。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