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东阳县各社队普遍建立科学研究组织 群众性科学实验促进了农业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19
第3版()
专栏:

东阳县各社队普遍建立科学研究组织
群众性科学实验促进了农业增产
据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东阳县群众性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搞得生气勃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一九七二年,这个县粮食平均亩产超千斤,养猪、栽培果树等多种经营也获得了较大发展。
早在一九五五年,东阳县就开始建立群众性的科学研究组织,展开了农业科学实验活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社员和农业科技人员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搞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中共东阳县委把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整顿和建立“三结合”的科研组织,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一件大事来抓。县和七十八个公社都建立了农科站,绝大多数大队和生产队成立了农科组,参加人数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七、八千人增加到一万五千多人。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这些科研组织,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采取定人员、定实验基地、定研究项目的办法,搞起了一百四十多项包括试验、示范、推广在内的科研工作。
东阳县的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坚持为当地大田生产服务。这个县秋收作物中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县总耕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过去,这个县的玉米品种秆高、穗小、耗肥多、产量低。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东阳玉米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同屏岩公社、胜利公社的贫下中农组成了“三结合”的实验小组,紧密配合,反复实践,培育和推广了一种秆矮、抗病力强、早熟、省肥的玉米优良品种——“浙单一号”,产量一般比老品种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东阳县委还很注意为农村培养技术骨干。他们的办法是:一,举办专门的农业技术学校,学生从有实践经验的农民中挑选,到学校学几个月至一、二年以后,再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二,结合生产实际举办短期训练班,由科技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农在现场作技术辅导;三,农业科研机关同社队挂钩,共同开展科研活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