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坚决依靠群众 必能多快好省——记中共广东省河源县委带领群众学大寨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21
第2版()
专栏:

坚决依靠群众 必能多快好省
——记中共广东省河源县委带领群众学大寨的事迹
河源县位于广东东北部山区。这个县原有农田四十六万亩,其中靠近新丰江两岸的大片耕地,平整肥沃,素称河源“粮仓”。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期,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河源人民胸怀全局,让出十几万亩良田,建设大型水电站,支援全省的工农业生产。全县人民鼓足干劲,战天斗地,新开垦了大片土地,并把山坑低产田变成了良田。一九七○年,全县粮食产量跨《纲要》,由吃国家统销粮做到自给有余。近两年又连续增产,全县林牧业也有较大发展。
信心决心哪里来?
河源县委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决心大打翻身仗。有的同志曾经信心不足,认为河源人多地少,平均每人六分田,经常受旱涝威胁,要很快改变面貌有困难。
困难确实不少,究竟能不能迅速改变面貌?县委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请教,看看群众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
他们访问了柳城公社黄洞大队。放眼望去,层层梯田禾苗碧绿,山上林木郁郁葱葱,昔日的苦旱山村变了样!一九六四年,这个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学大寨,兴修了十五华里长的水渠,办起了水电站,使八百亩“望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大队开荒种粮,植树造林。大队还办起了碾米厂、农具修理厂。一九六七年以来,粮食亩产年年跨《纲要》。
他们又访问蓝口公社东升大队。这个大队有五十八户贫下中农,从新丰江水库区迁来时,国家给他们盖了新房,供应统销粮。社员们说:“我们不能老向国家伸手,要在这里作出新贡献!”他们学习大寨贫下中农大战虎头山的精神,改造低产田,大挖排灌渠,发展养猪业,大积土杂肥,三年间把三百亩低产田改造成了高产田。从一九六八年开始,东升大队不再吃国家统销粮,还向国家交售粮食三万多斤。
黄洞的精神,东升的风格,使县委深受教育。他们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增强了加快改变河源面貌的信心。县委组织农村干部和贫下中农代表,到黄洞和东升去参观学习,许多同志激动地说:“差得远,回去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县迅速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县委组织了“三结合”小组,到每个公社,同那里的干部、群众一起,翻山涉水,调查研究。他们看到了改造河源的巨大潜力,找到了河源前进的关键。河源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有十万亩可开垦的荒地,有几万亩可改造的低产田。他们在充满信心的基础上,作出了迅速改变河源面貌的规划。
规划怎样变成现实?
规划并不等于现实。县委在实践中体会到,群众发动起来后,领导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把事情办得多快好省,把规划变为现实。
新天公社是河源有名的苦旱山区。全社一万二千亩稻田,有七千亩是“望天田”。一九六九年秋,新天开始兴修两条长达一百华里的主干渠,要打通五座山,架设两千七百多米长的渡槽。这样大的工程在河源还是第一次。过去他们也抓过水利建设,因为没有走群众路线,许多困难无法克服。这次,他们在水利工地上,虚心当群众的小学生,注意集中群众智慧。浇制渡槽需要沙和石子五千多方,要到较远的小河中去捞拣,进度很慢,据估算光备料就要三年。他们发动全体民工想办法,就地取材,二十多天就备齐了合乎规格的沙石。他们依靠群众,把二百七十二件又长又重的槽壳,吊装到十多米高的槽架上。人民群众发挥了无限的创造力,两条主干渠只用了一年多就建成了。
在主干渠建成后,新天打算再建五个水库,叫“长藤结瓜”,能蓄五百万立方水。五个“瓜”约占地三百亩。“瓜”结在哪里好?怎样“结”才合算?县委副书记同技术人员、贫下中农一起,踏遍了十多个山头,反复勘察研究,发动群众献计献策。大家提出结一个“瓜”就够了,不用结五个。只要把靠主干渠的一个山塘扩大,建一个蓄水五百万立方的水库,占二十多亩水田,半年就可以建成,投资可以减少一半。
县委领导成员这种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影响着基层干部。新天公社朝东大队原计划两年打通一座山,引水灌溉四百多亩旱地。公社党委书记钟雄辉想:群众中可能还有更好的主意。经过发动群众研究,提出了新方案。这里沿着山边有一条小路,路面太窄,社员上工,不小心可能跌到山下河里。把这条小路加宽,靠山开渠,路面上行人,可一举两得。公社党委批准了这个方案,社员个个赞成,奋战两月就完成了。
水利建设多快好省地发展,使县委领导成员和干部深受教育。他们认识到,不论办什么事,好主意要从群众中来,困难要到群众中去解决。依靠群众改变河源面貌,就能做到多快好省。
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河源县委体会到,群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处处依靠群众,错误的东西就能较快地纠正,正确的任务就能顺利地贯彻执行。
一九七○年,县委计划开荒两万亩。怎样走好这一步?当时县委中有人主张搞“大兵团作战”,认为这样干步子快,声势大。当时决定,全县抽出百分之五的劳动力,集中到荒地较多的三个公社,突击开荒。
谁知通知下达了好几天,多数公社不动兵。县委到下面一了解,干部群众尖锐地指出:“本队有荒不开,到别处开荒,开荒就是丢荒。”县委接受群众的批评,决定由各队因地制宜开荒扩种。干部群众情绪高涨,合理规划,抓紧开荒,一个多月全县就开荒两万多亩。这件事使县委深刻感受到,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群众,只要脱离了群众,就可能出歪主意。县委决定,此后凡是涉及广大群众的事情,都要经过群众充分讨论;每个工作同志都要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县委书记刘志祥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参加劳动,在田边地头细心倾听群众意见。一次,刘志祥到了木京大队,几位老贫农向他反映,分配中存在“一拉平”现象,许多社员有意见。刘志祥就同群众、干部一起学习党的政策,帮助这个大队纠正了错误的做法,群众积极性普遍提高。从木京看全县,县委抽调县机关干部二百八十多人,分别深入生产队,解决有关政策问题。三年来,全县兴建山塘水库和引水工程九百多宗,百分之八十的农田得到灌溉,亩产跨《纲要》、超千斤的社、队不断增加,全县一派大好形势。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