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盐碱滩变成米粮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21
第2版()
专栏:

盐碱滩变成米粮川
河北定县叮咛店区,北靠孟良河,南临大沙河,有九个公社,八十个生产大队。全区二十二万亩耕地,其中低洼盐碱地占百分之七十五,“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秋天不见粮上场”,粮食亩产一直是一百七、八十斤。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叮咛店区广大干部和群众,决心下一番苦功夫,找出彻底治碱的办法,改变落后面貌。区委负责同志带着过去治碱的经验教训,组织了一个调查组,查看了全区的土地,走访了有经验的老农,掌握了盐碱活动规律:夏季雨水大,盐碱随水下降,地面盐碱少;高地地下水位低,盐碱可以随水渗透;洼地地下水位高,盐碱不能随水走。他们从盐碱和季节、地势的关系中,悟出了一个道理:要想使土地不碱化,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上升。要实现这一点,就要解决排水问题,排之不及,则应辅之以台(田),抬高地面,相应降低地下水位。
为了彻底解决全区的排水问题,一九六四年秋,区委发动群众,用半个月时间,疏通了贯穿全区的排水主干渠。同时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在梅家庄大队搞了低洼盐碱地改台田的试点。这个大队共有二千多亩低洼盐碱地,一九六四年冬季全部改成台田,支、斗、毛排水渠全部畅通,迅速起了压碱淋盐的作用。第二年获得了丰收,粮食亩产量由一百斤增至三百六十斤。区委抓住这个典型大力推广。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六年两个冬春,全区干部和广大群众,冒严寒,踏冰雪,把十多万亩低洼盐碱地全部改成埂直地平的高标准园田,并挖干、支、斗、毛四级排水沟两万多条,使全区排水系统畅通无阻。一九六七年八月下了一场大雨,降雨量达一百七十多毫米,不到两个小时就排完了。由于排水系统畅通,土壤含盐碱量大大下降。他们又利用挖出来的黑粘土和地面层碱土混合,既调剂了土壤,又提高了地力。这样,大大改变了叮咛店区的落后面貌,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一九六五年第一次不再吃统销粮,一九六六年粮食亩产达到了三百八十斤。
盐碱的危害基本解除以后,新的矛盾又产生了。由于挖沟和造台田,地下水位大大下降,抗旱能力减弱了。区委又动员群众大打砖井和机井。近几年来,全区共打机井一千多眼,砖井近两千眼,添置了电动机、柴油机,还修建了二千多处桥闸、涵洞,有效地解决了水的问题。去年遇到了特大干旱,粮食亩产量仍比一九七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三。他们还利用台田沟坡,大搞多种经营,做到以副养农。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