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打井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21
第3版()
专栏:

打井记
解放军某部一连,常年驻守在长白山区的一座高山上,这里有“山高路险不见泉,吃水要拿汽油换”的说法。意思是驻在高山顶上,吃水全靠汽车从山下运来。一连指战员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冬天砸冰化雪,夏天挖坑积水,解决吃水问题。
一连艰苦奋斗的事迹传到了正在这里施工的通化地区综合地质大队。大队革委会召开会议,进行了研究,决定为解放军在这座高山上打出一眼水井来。大队革委会派机长王福成带领一分队的一部分工人和技术员,带着行李,拉着钻机,来到一连驻地,帮助解放军打井找水。经过勘测,发现一连驻地下面是很厚的“玄武岩”。按一般的情况,这样的地层是打不出水来的。怎么办呢?王福成组织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他提出了在不含水的“玄武岩”层中找含“裂隙水”的建议。工人们说干就干,以最快的速度打出了一眼五十四米深的井孔。可是,除了干岩粉以外,一滴水也没有。但他们并不灰心,对地层重新进行物探。当时长白山区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为了给解放军找水,工人们在进行物探中,每插一根电极前要先扒开二尺多厚的积雪,然后用大锤和钢钎在冻土里打个一尺深的洞孔,把电极插进去探测。就这样,他们打了数百根电极,胜利完成了物探任务。根据物探结果,确定地层有两条含水的“破碎带”。于是,又重新布了两个钻孔。
打井的战斗又开始了。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战斗在钻机上的工人,虽然满身泥浆冻成了冰衣铁甲,北风吹得透心凉,仍然战斗不息。为了使解放军同志早日吃上井水,工人们把饭带到机台上吃。有的青年工人推迟了婚期;有的几年没回家,该回去探亲的,也不回去了。在工人们的努力下,这眼井打到六十五米深时,冒出了水。
水源找到后,他们又投入了扩孔、安装工作。扩孔,就是把原来直径十五厘米的井孔扩大到二十七厘米,然后再安装井管和潜水泵。扩孔这道工序比钻孔更复杂。没有这样大直径的钻头,他们就自己动手研究试制。在试制钻头的过程中,朱机长一连几天几夜没合眼。同志们见他眼熬红了,身体累瘦了,都劝他休息,但他用凉手巾擦擦脸,仍然战斗在最前列。朱机长勇于吃苦的革命精神,大大地激励着同志们。最后终于完成了“扩孔”和安装任务,让亲人解放军吃上了井水。
当战士们吃上井水时,个个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们表示:今后一定虚心向工人阶级学习,紧握手中枪,为保卫社会主义江山贡献力量。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