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不搞一般化领导的县委书记——记齐河县委书记成师农领导作风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23
第2版()
专栏:

不搞一般化领导的县委书记
——记齐河县委书记成师农领导作风二三事
在山东西部平原黄河北岸的齐河县,经常可以听到广大干部和社员,称赞中共齐河县委“一班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好作风。在这里,我们介绍的是这个县的县委书记成师农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般化领导的几件事。
在干部走上新岗位的时候
去冬,这个县的桑梓公社党委副书记王来圣调到大黄公社担任党委书记。在他去大黄公社的时候,县委书记成师农却把他领到了安头公社。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成师农考虑到,大黄公社是个引黄灌区,而王来圣原来工作的桑梓公社是个机井灌区。为了使王来圣熟悉引黄灌区新的环境,工作少走弯道,便亲自带领他先到引黄灌溉搞得较好的安头公社参观学习。
成师农带着王来圣,在安头公社转了整整一个上午。他们边走边看,成师农边介绍这个公社搞引黄灌溉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还把这里的自然条件、水利设施同大黄公社进行了详细的比较,指出哪一些是应该学习借鉴的,哪一些是不应该生搬硬套的。成师农对这两个公社的情况是这样熟悉,谈的是这样具体,使王来圣深受教育。
王来圣在安头公社学习了三天,然后去大黄公社。他到了大黄公社以后,首先深入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大队、生产队,召开干部、社员、老农、青年等座谈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接着,同公社的其他干部一起,放手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为了根除这个公社的涝灾,他们组织了有五千多干部、社员参加的水利大军,在五天时间内就挖出了一条三米深、十五米宽、五公里长的大排水沟。
过了几天,成师农又来到大黄公社,对王来圣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具体的帮助指导。
成师农就是这样,不仅鼓励干部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积极工作,勇于负责,而且还经常检查他们的工作,注意他们的工作方法,引导他们重视调查研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扎扎实实地带领群众前进。
种小麦的现场会在哪里开
去年秋天要种小麦的时候,齐河县委决定开一个生产队长以上干部参加的现场会。
现场会在什么地方开?人们议论纷纷。很多人说可能要在贾市公社曹虎大队开。因为这个大队是县委书记成师农蹲的点,又以小麦高产稳产闻名于全县。
然而,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之外,现场会却在桑梓公社的小马大队召开了。
现场会为什么没有在曹虎大队开?为什么选中了小马?这是成师农提议经县委讨论决定的。
黄河流域一带的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按照一般情况来说,“秋分”种麦正好。但是,成师农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和总结实践经验,却认为:当前在齐河县种“白露”麦较好。农谚说“白露”早,是说怕种早了,麦苗冬前旺发,弄得来年后力不接,影响小麦产量,或者怕越冬时把旺发的麦苗冻死。但是在齐河目前大部分社、队的地力和肥料都还赶不上去的情况下,却适于提早种麦,根据一些社、队的经验,种“白露”麦,不仅不会发生麦苗冬前过旺的情况,还可以促使小麦苗全苗壮,增加冬前分蘖,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当地群众说“白露麦,顶茬粪”,就是这个道理。而曹虎大队由于肥料多,耕作细,地温高,种“白露”麦容易早发过旺,因而种“秋分”麦是他们创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鉴于以上情况,成师农认为在曹虎大队开种小麦的现场会,对全县种麦没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在深入调查研究中,发现小马大队种麦准备工作动手早,行动快,而他们的条件又和全县大部分社队相类似。于是成师农就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在这个大队召开了种小麦的现场会,使全县掀起了“大种白露麦,种好秋分麦,少种寒露麦”的热潮。全县七十万亩小麦播种既快又好。苗全苗壮,越冬前长势良好。
在决议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时候
齐河县委根据沿黄河的一些社、队种水稻的经验,认为在盐碱涝洼地上种水稻是改造盐碱地夺得农业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这种认识,去年春天县委决定在这一年把水稻种植面积由前年的一万七千亩扩大到十万亩。
水稻种植面积计划下达到公社、大队以后,许多干部、社员提出了问题:水源不足怎么办?插花土地怎么办?水稻和其他粮食作物争水怎么解决?认为计划订得太大。
县委有些领导成员听了基层干部和社员的意见,也觉得计划是订得太大了,但又觉得这是县委通过的决议,应该坚决执行。可是,成师农却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计划虽然订了,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但是,如果不切合实际,就应该修改计划,否则就要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他向县委提议再做一次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和县委副书记徐宝玺、解华等跑遍了沿黄河的九个公社和许多大队,访问了干部和社员。其他常委们也普遍做了调查研究。由于大家都深入地了解了情况,确实感到原先的计划的确脱离实际,便很快统一了认识,最后决定将原订种植十万亩水稻的计划,修改为六万亩。
广大干部和社员一致反映,这个计划修改得好,既积极,又可靠,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由于计划订得切合实际,全县沿黄河九个公社的六万亩水稻,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达到五百多斤,一季过了“黄河”。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