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阅读
  • 0回复

圭亚那开发自己的资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25
第6版()
专栏:乔治敦通讯

圭亚那开发自己的资源
二月二十三日,圭亚那人民将庆祝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在这三年中,圭亚那在控制和开发自己的自然资源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最近,我们应伯纳姆总理的特别助理克里斯托弗·纳西门多的邀请,访问了圭亚那一些工农业生产中心和著名的游览胜地,对圭亚那富饶的资源以及勤劳勇敢的圭亚那人民在掌握和开发资源方面取得的成绩有了深刻的印象。
在铝矾土矿业中心林登
圭亚那蕴藏着丰富的铝矾土(简称铝土),近几年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第四位。但是,这项矿业长期来一直控制在北美资本经营的两家公司手里。一九七一年七月间,圭亚那政府把其中较大的一家——德默拉拉铝矾土公司的产业收归国有,并建立国营圭亚那铝矾土有限公司。一月间的一天下午,我们访问了这家新生企业的所在地林登市。这是由盛产铝矾土的三个紧挨着的小镇合并起来的新城市,位于东部德默拉拉河畔,目前有四万居民,大部分是这家公司的工人、职员和他们的家属。
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我们介绍说:“德默拉拉铝矾土公司在圭亚那经营了五十三年,控制了铝矾土生产的百分之七十,半个世纪多来一共拿走了十二亿圭亚那元的利润(相当于六亿美元)。”另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们,当这家公司被圭亚那收回经营后,帝国主义的预言家们曾断定圭亚那人没有能力把这些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的厂矿管理起来。但是,公司当局和职工克服了种种困难,不但使生产照常进行,而且还提高了其中几项产品的产量。例如,耐火材料烧结铝土的产量,一九七二年比一九七○年增加十五万吨以上,达到六十三万六千吨。一种用作地毯防火材料的新产品——干燥氧化铝水化物也已开始出口。由于他们的努力,到一九七二年年底,这家公司已为国家取得了一千四百万圭亚那元的纯利润。
当我们访问结束时,夜幕已经降临。主人驱车热情地陪我们沿着德默拉拉河眺望。不远处,巨大的厂房灯火辉煌,传来阵阵的马达声,夜班工人正在辛勤地劳动。这时,不禁使我们想起圭亚那人爱唱的一首赞歌:
圭亚那铝土公司,蕴藏着圭亚那的伟力;
矿工们采掘铝土,日以继夜。
圭亚那铝土公司,为我们所有、为我们掌握;
这标志我们的民族,已经完全成熟。
林海万顷
我们这次从首都到外地访问,飞机向西南方向飞行十多分钟,透过机窗俯视大地,只见茂密的森林连绵不绝。原来,整个圭亚那中部地区都被森林覆盖着。生机勃勃的林海使我们赞叹不止。陪同我们的主人兴奋地告诉我们:“圭亚那的木材丰富极了,森林占全国面积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绝大部分还没有采伐哩。”他接着说:“我们已经把最大一家外资木材公司收归国有,今后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大森林了。”这位朋友提到的那家公司原属英国资本,在圭亚那开设了二十五年之久,是在去年收归国有的。这是圭亚那政府继收回德默拉拉铝矾土公司之后采取的另一项重要的国有化措施。
我们看到,木材与圭亚那人民的生活十分密切。全国绝大多数的居民住房用木料建成。家具、器具和燃料也多用木材。圭亚那的林木品种繁多、质地优异,用途广泛。今天圭亚那已查明的优质林木超过三十种,其中有名贵的“绿心木”(产樟属大树)。这种举世闻名的木材非常坚固耐用,用钢锯锯解时竟能冒出火花,是造船和码头建筑的上等材料。近几年,圭亚那每年生产的木材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就是这种主要用于出口的“绿心木”。过去在殖民统治时期,圭亚那的木材工业几乎全部为外国资本所垄断。现在,全部森林资源的开发都掌握在国家手里了。
为发展农业而奋斗
圭亚那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有发展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但是,在殖民统治下,圭亚那的农业几个世纪来主要生产甘蔗和大米;在一九七二年以前的几年中,每年竟要花费四千万圭亚那元的外汇来进口食品。为了改变这种畸形的种植制度,这几年圭亚那建立了一些从事多种经营的国营农场,鼓励和帮助农业生产者种植各种蔬菜,养殖牛、鱼。另一方面,自一九七二年一月一日起,政府禁止从加勒比自由贸易区以外的国家进口的食品共有一百多种。这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去年仅从禁止苹果和葡萄的进口中就节约了一百八十万圭亚那元。另一个例子是棉花,这种一百多年前曾在圭亚那普遍种植的作物,由于殖民主义者追求利润大种甘蔗而被禁止种植,竟然从此绝迹,连植棉的经验和资料也都失传,以致衣着长期依靠进口。今天,全国农业中心站在几个地方进行着重新种植棉花的试验,而且已在今年初取得了一点二英亩(合七点二八亩)收获一千七百五十磅籽棉的可喜成绩,为棉花的“再生”开辟了道路。
我们在访问的过程中也曾参观了内地的一个国营农场,现在这个农场有九百个劳动者和近四百英亩土地,种植木薯、甜薯等,并经营椰子、柑桔等园林。我们看见在大片碧绿的各类热带作物中间,有几十英亩大叶短茎植物。主人告诉我们这是“郁金”,它的状似生姜的根块用处很多,碾成粉末是可口的调味剂,等于咖喱粉,也可制成兴奋剂当药用。从一九七一年起,这个农场还开辟了一个占地二十三英亩的大鱼塘,繁殖了上万条名叫“塔拉皮亚”(音译)的食用热带鱼。朋友们告诉我们,这种鱼现在已被用来代替进口的沙丁鱼了。
在这个农场里我们看到了圭亚那农业的巨大潜力及其发展前景。今天,类似这样多种经营的农场在全国已有十二个。
凯厄杜尔大瀑布
在圭亚那西部,有最高峰达九千多英尺的帕卡赖马山脉。这是圭亚那境内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河水沿着河道奔腾而下,形成无数激流和许多瀑布。我们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山间的一条跑道上,老远就听到激流的呼啸声。我们穿过丛林,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瀑布从峭壁飞泻而下,猛烈地冲击着山谷下的岩石,激起一阵阵烟水白雾。一位讲解员告诉我们,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凯厄杜尔大瀑布,高达七百四十一英尺。他还向我们介绍,圭亚那境内有二十多个大瀑布,有的已被利用来建立水力发电站,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
为了发展工农业生产,圭亚那政府三年来还拨出二千二百八十万圭亚那元的巨款,用于修筑主要是通向内地的公路。此外还增辟了一些新的航线。这使得过去殖民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之间交通隔绝的状态有所改善。在飞机上,我们可以看到新修的道路蜿蜒曲折地穿过莽莽丛林。路,是人们开出来的,圭亚那人民正在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前进。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