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千里归程一路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03
第4版()
专栏:

千里归程一路春
一封紧急电报
二月一日夜里,由天津开往烟台的工农兵十六号客轮,在茫茫的渤海湾中破浪前进。
这艘客轮因为碰到狂风大雾,被迫在大沽口停了二十多个小时。船上的旅客大都是回家过春节的。明天就是除夕了,大家是多么希望在除夕之夜赶回家啊!人们焦急地议论着:
“到了烟台怎么办?”
“你家离烟台有多远?”
“还能有汽车么?”
一位带小孩的妇女担心地说:“我家离烟台还有九十多里,谁知道明天能不能到!”
一位七十来岁的老大爷说:“我比你近二十多里,可是也远着哩!”
有人说,到烟台,要能有汽车送一送那该多好啊!但这种看法马上就被否定了,因为船到了烟台,天就黑了。又是除夕,司机也得过节呀!再说,人家也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都往哪去,怎样等着呀!
旅客的议论,立即引起了政委陈振强和船长董崇礼的注意:我们的客轮,应该为工农兵着想,除夕一定得想办法把旅客统统送到家。政委和船长商量,给烟台轮船客运站拍个电报,告诉他们有多少旅客,预计轮船几点钟到达。但又一想,不行,光有到达旅客的总数,不说明这些旅客的不同去向,人家怎么准备运输工具呢?他们决定挨个向旅客调查,制作一张旅客去向明细表,发一份紧急电报。
“抓紧时间,说干就干!”经过一番努力,明细表出来了,除了到烟台市的以外,有一百零八名旅客分别去烟台地区的十几个县,最远的达一百来公里。
发报机的电键动起来了,电波传送着船上工作人员对旅客的无比关切,传送着数百名旅客的殷切期望。
二月二日下午,烟台港务局客运站收到了这封紧急电报。副站长王东和早有在除夕之夜接送旅客的精神准备。中午,孩子们要他晚上早些回去吃团圆饺子,他就告诉孩子,为了使更多的旅客能吃到团圆饺子,咱们的团圆饺子等到大年初一再吃吧!现在王东和一接到急电,马上派人打电话向烟台汽车运输部门“求援”,烟台汽车运输部门领导同志坚定地回答:“今晚旅客来多少,我们送多少,一定让他们都回去过节。”
海上的团圆饭
旅客们在除夕之夜赶回家里有希望了,可是,除夕这一天还得在船上度过。客轮党支部研究决定,要尽量缩短航行时间,尽早到达烟台;同时还要让旅客在船上过一个团结愉快的节日。他们一面组织工作人员和旅客开联欢会,用文艺形式歌颂各条战线的大好形势;一面计划着要让船上的旅客吃上一顿团圆饺子。但是船上存的猪肉不够,怎么办?炊事班同志建议,给前面的龙口拍个电报,请他们帮忙准备。船到龙口,取来猪肉,炊事班的同志争分夺秒地干起来,船长、政委、客运主任和那些值勤以外的服务人员,也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战斗”。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要手工包出七千多个饺子,这是相当紧张的。一时伙房内外,揉面的揉面,剁馅的剁馅,擀的擀,包的包,好一个为工农兵服务的热烈动人的场面。
“今天船上吃饺子!”消息在旅客中传开了。整个客轮顿时轰动起来。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人笑容满面,个个感想万千。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端起饺子,心里很不平静。他告诉周围的人们,四十年前,他是坐着资本家的破船出来的。那时,巡警见到象他这样的穷人,不是拳打就是脚踢。真是在旧社会船上和船下一样的黑暗,在新社会旅行和在家一样的温暖啊!
旅客们一边吃,一边谈。有的联系吃饺子的事,忆旧社会的苦,想新社会的甜;有的畅谈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大好形势。整个餐厅里,洋溢着一片团结、欢乐的节日气氛。
专车送客到家
二月二日下午六点零五分,工农兵十六号客轮在烟台靠岸了,扩音器中传出了广播员欣喜的声音:
“各位旅客注意,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客运站外有汽车等你们,今天晚上要送你们到家,今天晚上要送你们到家……”顿时,舱内舱外沸腾起来。
旅客们出了轮船客运站,就看到停着一排大轿车。车旁司机和服务员亲切地喊着:“到文登的旅客请上这辆汽车!”“上威海的旅客请上这辆车!”“去乳山的旅客上这辆车!”……旅客们听了,个个笑逐颜开。
在繁忙的节日期间,烟台汽车运输部门的工人同志,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地工作,送走了七万四千多名旅客。五十四岁的老司机林国榛,今天已行车二百五十公里,一听说有这样一项紧急而又光荣的任务,怎么也不肯休息,主动报名出车。
晚上七点整,各路客车都开动了。林师傅车上的二十一名旅客,分别到七个地方。车上的人喜气洋洋。为了表达对运输工人感激的心情,来自天津的一名女工,一上车,就要她的四岁孩子小冬冬给林师傅唱段革命样板戏,冬冬天真的演唱,引起一阵愉快的笑声。
汽车到了福山车站,两名旅客要求停车,说到站了。林师傅停稳了车,打开门,目送这两位旅客下车。他见旅客拿着行囊往汽车前进的方向走,就大声问:“你们上哪?”
“我们上刘公。”旅客回答。
“不对!回来。”
“对啊,我们到站了。”
“你们到站,可没到家,这里离刘公还有五、六里地,上来吧!”林师傅接着说:“今天开车不分站,旅客哪儿离家近,车就在哪儿停。”
林师傅的话,象一股暖流,流过每一个旅客的心。
车上的人越下越少,林师傅的热情却越来越高,他反复安慰旅客:放心,今晚一定把同志们全部送到家。
“最后只剩下我们俩,你也开十八里地吗?”小冬冬的妈妈问。
“一位也送!”
小冬冬的妈妈感动得落泪了。真是千里归程一路春,走到哪里哪里暖啊!
小冬冬娘俩到家的时候,已经是除夕之夜的十点多钟了。冬冬的妈妈无限感激地说:“冬冬,给林伯伯敬礼!”林师傅高兴地掉过车头,车子往回开动了。小冬冬还依依不舍地看着远去的车灯,一声声高呼着:“林伯伯,再见!”“林伯伯,春节好!”
李琦 孝先 文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