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顶风破浪当队长——记河北省固安县东大营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张敬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08
第2版()
专栏:

顶风破浪当队长
——记河北省固安县东大营大队第三生产队队长张敬珍
“谁说草鸡变不了金凤凰,如今金凤凰展翅高飞了!”
这是人们赞扬河北省固安县东大营大队第三生产队女队长张敬珍时用的生动比喻。
这个仅有十一户的生产队,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这个队种的一百八十亩土地,七高八低,不是碱就是沙,“春天白花花,夏天养蛤蟆,下种不拿苗,秋天眼巴巴”。好年景,粮食亩产不过百斤,年年种地,年年缺粮。
一九六八年,张敬珍当了生产队长,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粮食连年增产:一九六九年粮食亩产跨《纲要》,一九七○年过“黄河”,一九七二年跨“长江”。
每当人们议论起这个队的变化时,贫下中农没有不夸奖他们的女队长张敬珍的。
那还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一小撮阶级敌人暗中挑动,有人说什么“三队是个穷窝子,一辈子也翻不过身来”。贫下中农决心要争一口气,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创立革命的新家业。贫下中农看张敬珍在斗争的风浪中,站得稳,挺得住,选举她当队长。
张敬珍当选为队长,心里盘算着怎样担好这个担子。贫下中农也纷纷过来鼓励她:
“你就大胆干吧,我们支持你。天塌下来,咱们一起顶!”
“‘穷不生根,富不长苗’,只要咱们听毛主席的话,黄土变成金。”
“人心齐,泰山移,咱队小、志气大,自有回天力。”
贫下中农的热情鼓励,使她浑身是劲,决心带领群众大干一场。
但是,阶级斗争的风浪也扑面而来。阶级敌人一看她站出来当队长,气红了眼,散布说:“牛驾辕,马拉套,老太太当家瞎胡闹。”个别思想保守的人,对她也持怀疑态度,说:“妇女扛大旗,肩膀有那么硬吗?”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她毫不动摇,暗暗憋足一股劲,准备迎接任何考验。
张敬珍家中有四个孩子,吃饭穿衣,家务事不少。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孩子们组织好,让他们分管家务,学习做饭。孩子的爸爸也打破千年老例,管起家务事。张敬珍每天下地劳动,散工后别人回家了,她还要到地里转转,场里看看。回来晚了,赶上热的吃热的,赶上凉的吃凉的。
她对社员群众的事想得很周到。分柴分菜时,谁家人手少,她就让自己的孩子给送去;缺儿少女的,做不了针线,她亲自去给做;逢年过节,各家各户,她都转一转,看看有啥困难。贫农社员朱少臣的老婆得了重病,她把家里卖肥猪的钱给送了去。后来,经过治疗无效,病人死了。她马上来到他家,安慰大人和孩子,帮他们安排后事。社员从张敬珍身上感受到阶级的情谊,集体的温暖。大家心往革命上想,劲往集体上使,出现了许多动人事迹。
为了迅速改变落后面貌,张敬珍拚死拚活带领群众干。
脏活累活,她先抓头一把。淘粪她先抢粪勺。夏天,沤四合一(大粪、磷肥、秸秆、土)肥,厕所臭气熏人,她拿起粪勺,挑起粪桶,淘了一担又一担。和肥时,有人看着稀粪汤,不敢下手。她卷起裤腿,就跳进去和。
村东有块沙碱地,一共三十八亩,占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一。这块地,两头高,中间洼。春天一旱,两头变成碱疙瘩,夏天一下雨,当中变成蛤蟆坑,人称拉腿田。张敬珍肩扛红旗,手拿大锨,带领社员群众先向这块地开了仗。锨,她拣大个的使,筐,她拣大个的挑,和大家比着干。虎口震裂了,她不放下镐头;肩膀磨破了,她不放下扁担。在她的鼓舞下,大家风天雪天也坚持干,经过四十天的奋战,终于把一块拉腿田,平整成平展展的畦田。
第一次大丰收,场上堆着大堆大堆的粮食。张敬珍组织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教育大家为革命多作贡献。
张敬珍同志常对社员说:“一个队丰收不算啥,队队丰收,才能对革命多贡献。”她还经常教育大家,胸怀革命一盘棋,多多支援兄弟队。
去年,这里遇到特大干旱。干旱了,还能不能为国家多贡献?他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斗争。经过一春的奋战,夺得小麦平均亩产四百二十斤的好收成。社员们决心再加一把劲,夺取秋季大丰收。但是,旱情越发展越严重,土地冒烟,砖井干涸。正当他们昼夜不停,紧张地抢种晚庄稼的时候,外边吹来一股风:晚庄稼顾不上了,保住早庄稼,秋后有吃的就行了。张敬珍想,如果不及时弄通思想,势必影响群众抗旱的情绪。于是,她组织社员展开大讨论。
有的说:“在干旱面前,想打退堂鼓,这是懒汉懦夫思想,我们不能这样干。”
有的说:“在干旱面前,只顾个人‘保命’,忘掉对国家多贡献,这不是我们贫下中农的志气。”
最后张敬珍鼓励大家说:“对,我们一定要为革命抗旱抗到天低头,不夺丰收不罢休!”
一场大讨论之后,社员群众抗旱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在机井旁搭起卧铺,日夜奋战。井水水位下降,抽不上水来,他们一起研究办法,挖低井口,把电机、水泵座下去,照样往上抽。漫灌等不及,他们就挑水点种晚玉米,一次种不出苗来,下次再种,有的地块一连种四、五次,硬是把苗种全。在抗旱的紧张斗争中,张敬珍的眼熬红了,脸消瘦了,社员看她熬成这个样子,都劝她休息一下,她执意不肯。他们把她推回家去,让她好好睡一觉。但是他们前脚走了,她后脚又跟回来。对大家说:“正在抗旱的‘火焰山’上,大家都追赶‘旱魔’,我怎么能睡得着呢?”说完又和大家一起干开了。
“天大旱,人大干,誓夺丰收不靠天!”在雄壮的口号声中,抗旱战斗在进行着。田里的庄稼翠绿茁壮,大旱不见旱。秋后,终于获得平均亩产八百斤的好收成,跨过了“长江”。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