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大力压缩非生产用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09
第3版()
专栏:

大力压缩非生产用工
江苏省海安县李庄公社立新大队党支部,把大力压缩非生产用工,作为执行党在农村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来抓。这个大队的非生产用工,一九七一年比一九七○年降低了百分之八十二,一九七二年又比一九七一年降低了百分之四十,使各种非生产用工只占总工分的百分之零点五。非生产用工大大压缩了,减轻了社员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一年粮食单产一千一百多斤,比一九七○年增加近四成。去年遭受了自然灾害,粮食单产也达到九百斤以上,棉花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社员收入逐年增加。
算两笔账 清醒头脑
一九七○年底,立新大队进行年终分配时,算了两笔账,大家受到很大教育。
一笔账是:大队一九七○年非生产用工高达五千二百多劳动日,占全大队总工分的百分之五,平均每个劳力负担十个劳动日。社员们不满地说:“拎着提包到处跑,我们有事找不到,工分却要大家包,群众负担真不小。”
另一笔账是:这个大队的第六生产队,仅有五十个劳力,队里三个主要干部平时很少参加劳动;大队又从这个生产队抽调了六个专业人员,脱产当文艺宣传员、农业技术员、赤脚医生、赤脚兽医、贫宣队员等,结果造成劳力紧张。社员们见到这么多人肩不挑担,手不提篮,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那年,队里原计划栽插五十亩晚季稻,有一半没有赶上季节,只好改种低产作物荞麦。二十五亩晚季稻收了一万一千多斤,而二十五亩荞麦只收了一千多斤。
两笔账清醒了党支部成员的头脑,他们深深感到:压缩非生产用工是社员的迫切要求,是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需要。
依靠群众 制订措施
认识明确后,党支部首先开门整风,接着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和党的政策。经过反复讨论,制订了压缩非生产用工的有效措施:
依靠群众。一九七○年下半年,这个大队曾经组织了一个十九人的宣传队,分派到几个重点队,脱产搞“一打三反”。由于没有充分发动群众,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占用了一千七百多个劳动日,阶级斗争盖子还是没有揭开。一九七一年春天,他们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各生产队贫农代表小组,在短短时间内,就解决了不少问题。九队贫农代表小组在党支部带领下,广泛发动群众,只用七个晚上的时间,就查清了一件多年来悬而未决的严重经济问题。
坚持业余。一九七○年,这个大队组织四十多人的文艺宣传队,脱产排演大型戏,效果并不好。有的人由于脱离劳动,还影响了思想革命化。后来,党支部对文艺宣传队员加强了思想政治路线教育,坚持“业余、小型、就地、多样、节俭”的十字方针,让他们利用农闲、雨天、晚上排演节目,群众反映很好。
参加劳动。大队根据各种专业人员的特点,合理分配劳动任务,实行定队定点劳动。大队赤脚兽医朱咸乐被分配到六队猪场养猪,起初思想不通,经过党支部的教育,他一面精心养猪,一面认真摸索猪的发病规律,逐渐学会了用草药防治七、八种常见猪病。他的作法在全大队推广后,实行群防群治,既减少了非生产用工,又降低了猪的发病率。
干部以身作则压缩非生产用工。过去,党支部有少数同志认为:为群众做事,群众给报酬,理所当然,因而参加劳动不够经常。党支部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使大家认识干部参加劳动的重大意义,同时精简会议,实行干部分工定队劳动。去年这个大队干部的误工补贴比一九七一年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五。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