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深厚的阶级友爱——记抢救某地灭火中毒的阶级兄弟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11
第4版()
专栏:

深厚的阶级友爱
——记抢救某地灭火中毒的阶级兄弟的事迹
十指连心
月色朦胧,夜深人静。
在河北昌黎县委负责同志办公室里,副书记艾国成紧锁着眉头,在屋里踱来踱去,焦急地思考着什么。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这天中午,十一点三十分,昌黎某部化工厂突然失火,当地军民闻讯,从四面八方奔向火场,烈火被迅速扑灭了。但因硝酸铵燃烧,致使一部分同志烟雾中毒。医院向县委提出,急需二十斤鲜白茅草根煎汤给伤员解毒。如不及时抢救,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听说鲜白茅草根能解毒,县委艾副书记心里一阵喜悦,恨不得一下子把白茅草根找来。可是现在由于深翻土地,白茅草已经很少了。眼下,这种草又刚刚冒芽,黑夜采挖非常困难。怎么办?“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一个巨大的声音在他耳边回响。他马上召集县委有关同志进行研究,决定让刘台庄公社完成这个任务。
刘台庄公社的民兵接受任务后,立即行动。一个个挥镐舞锹,穿沟越涧,四处寻找。高坨大队女民兵赵桂荣正患重感冒。听到消息,也扛起大镐参加了战斗。她不顾头昏脑胀,四肢酸痛,一会儿伏在地上仔细辨认,一会儿拿起大镐奋力采挖。同志们劝她回去休息,她却说:“阶级兄弟的痛苦没解除,我咋能去休息呢?”一直坚持到底。天刚破晓,民兵们已把一捆捆新鲜干净的白茅草根及时送到了医院。
当医生把一碗碗解毒清汤送到伤病员的手里,讲述起来历时,同志们感动地说:“一碗药汤一片心,党和我们心连心啊!”
革命深情
在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下,大部分伤员逐渐好转,但少数中毒严重的阶级兄弟出现肺水肿,呼吸极度困难,急需特效药品和自动呼吸器。
凌晨三点五十分,上海医药采购供应站值班员王方伦,接到急需硅酮的加急电话。他向有关单位询问,回答都是:“没有。”
“怎么办?”王方伦同志想,硅酮是不是一种化工原料?既然医药部门没有,化工单位有没有呢?于是,他立即询问有关单位。经化学试剂商店介绍,他找到树脂厂。树脂厂的同志说:“我们这里有很多型号的硅酮,但是没有你们需要的那一种。”忙乎了一夜的王方伦,立即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在全科同志努力下,终于在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找到了。不一会儿,一辆吉普车载着一箱硅酮,飞速地驰向民航机场。
翌日凌晨,天津铁路分局得知有一箱硅酮急需转运昌黎的消息,为争取时间,马上决定由六十七次快车负责转运到昌黎。
同时,北京部队也接到求援电话:“我们这里有几个伤员呼吸困难,急需自动呼吸器。”这个部队的总医院得到消息后,立即将呼吸器和麻醉药品送到机场。一架银色的军用飞机满载着党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将自动呼吸器送到医院。一位贫农老大爷拉着中毒负伤的女儿的手,激动地说:“旧社会,我只见过飞机扔炸弹,从没见过飞机送药片。今天,你们负了点伤,党和毛主席这样关怀,这真是两种社会两重天啊!”
火热心肠
凌晨,医院里格外宁静。值班护理员吴伯力一会儿给这个病人盖盖被子,一会儿给那个病人擦擦汗水,仔细地观察着每个病人的微小的变化。他发现病员陈生和的病情恶化,立即报告医生抢救。张医生坐在呼吸器旁两手用力地捏着皮囊,和小陈的呼吸匀称地配合着。二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一直坚持抢救了两天两夜!
陈生和血压虽然回升了,但心跳出现了“奔马律”,每分钟达一百七十次,尽管采取各种措施,仍然无效。后来,抢救小组请教了曾经做过克山病防治工作的医生,采用注射樟脑的方法,终于使心率下降,逐渐趋于正常。小陈病好后,激动地说:“是党和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那战斗的日日夜夜,有的医生不顾个人安危,口对口地吸出病人嘴里有毒的痰;有的老专家为确诊病情,整小时整小时地蹲在地上,一滴一滴地数着伤员的尿滴。他们不仅为了抢救阶级兄弟的生命呕心沥血,而且为了阶级兄弟的今后健康想尽办法。
磷肥厂工人李世荣住院后,呼吸困难,口冒血沫痰,昏迷不醒。医护人员本着对阶级兄弟的高度负责精神,研究了一个又一个抢救方案,从病员安全考虑,决定采取加大给氧、及时吸痰、专人护理和气管滴入乳酸钠以解除肺水肿等措施。抢救开始后,潘副主任亲自负责气管滴入工作。病人不能平卧,赤脚医生赵慧莲同志就让他躺在自己的怀里,为了使病人呼吸舒畅,尽管腿压麻了,腰累酸了,可她动也不动地坚持着。别人要替换她,她说:“病人不好,我吃饭不香,睡觉不甜。”硬是坚持了一夜。经过四天四夜的抢救,李世荣脱离了危险,恢复了健康。
现在李世荣又朝气勃勃地战斗在抓革命、促生产的岗位上了。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