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中共山东长岛县委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15
第3版()
专栏: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中共山东长岛县委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
长岛县在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是个渔农结合的海岛县。近三年来,渔业产量节节上升,粮食生产也急起直追。去年粮食平均亩产七百多斤,比前年每亩增产一百七十多斤。
海岛渔村,粮食生产为什么能够大步前进呢?长岛县委的同志们回答说,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根据海岛特点,正确指导生产。
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
长岛县是由大小十八个岛屿组成的。山高坡陡,石多土薄,水源奇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是“望天田”,发展农业的条件很差,过去粮食产量很低。
面对这种状况,县委曾经认为,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把水抓上去,产量该不成问题了。他们带领群众截山沟,筑水库,想蓄天上水,结果,海岛尽是顺茬土,存不住水。再打井挖塘,搞地下水,也因为海岛水源缺乏,收效不大,粮食产量仍然上不去。
到底抓什么才能加快农业增产的步伐呢?毛主席教导我们:“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只有下去调查研究才能弄明白。于是,县委领导同志迈开双脚,串海岛,访渔村,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探索海岛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在连年夺得稳产高产的乐园大队,县委看到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找到了改变海岛面貌的路子。乐园大队,过去水利条件并不好,粮食产量也不高,但他们根据海岛水源缺乏的特点,把建设大寨田作为重点。他们采取了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大队和生产队相结合的办法,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地改土蓄水。冬春,大队集中力量搞;夏秋,生产队见缝插针搞。苦干八年,整修大寨田五百七十多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九。由于深翻改土,改变了原来的顺茬土层,把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粮食亩产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四百斤左右,增加到八百多斤,过了“长江”。
县委从实地调查中,深受教育和启发。他们推广了乐园大队的先进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县委又带领全县人民对山、水、林、田进行了全面规划,把单纯治水改为整土蓄水,脚踏实地,大干苦干。由于主观符合了客观,海岛面貌迅速改变。在去年的严重干旱面前,大寨田发挥了威力,经受了考验,夺得了丰收。
县委的同志们体会到:正确的领导方法来源于实践,只有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拿出好办法,打出好主意来。
研究生产 实施正确领导
毛主席说:“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长岛县委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在实践中认真研究生产,尽力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不乱指挥。
小麦,是长山列岛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小麦生产能不能上去,直接影响全年粮食产量的高低。为了抓好这一环,县委发动群众对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就拿种麦的时间来说,一般的做法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最相宜”。但长岛秋冬气温下降得慢,春季气温回升得晚,小麦分蘖主要靠冬前。所以秋分到寒露这段时间种麦最合适。如果不顾本地条件,和别处一样种植,势必违背了客观规律。因为种得早,小苗容易疯长,造成减产;种得晚,小麦分蘖少,产量也低。根据这一特点,县委把秋种抓得很紧,要求各级领导同志做到:思想早发动,物资早准备,劳力早安排,保证在这段时间内突击抢种。在种足种好的基础上,又抓住长岛小麦分蘖主要靠冬前的特点,带领群众狠抓冬前管理,普遍追肥,促使小麦冬前深扎根,盘好墩,分蘖旺,促苗壮,增强耐旱抗病能力。他们还根据春冷的气候特点,小麦不浇返青水,多划锄,保墒情,提地温,利于小麦拔节扬花。
长岛县委抓住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地指导生产,小麦产量大大提高。去年虽然大旱,仍获得了平均亩产三百八十多斤的好收成。
小麦产量上去了,玉米产量能不能再提高呢?县委下决心找出一条玉米增产的新途径。经过反复比较,发现秋玉米凡是种得早的都增产,种得晚的产量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长岛秋风来得早,秋茬作物生长期很短。如果收了小麦后再种高产玉米良种,秋风一吹,还不到成熟期就枯死了,只好种生长期短的低产品种,所以产量不高。他们就在耕作制度上进行改革,采取小麦套种玉米和畦苗移栽等办法,相对地延长玉米生长期,使高产品种发挥了威力,达到了高产的目的。
事实使县委成员认识到:作为生产斗争的指挥者,不研究生产,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无法进行正确的领导。
要自觉地按唯物论办事
小麦、玉米大幅度增产后,粮食增产的路子是不是走到头了呢?没有。长岛县委比较自觉地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长岛有一部分山岭薄地,一年只栽一茬地瓜,产量很低。经过调查研究后,县委决定实行地瓜玉米间作,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作为低产变高产的突破口。
可是,要在山岭旱地搞间种,有人想不通。县委领导同志认为,事在人为,地在人种,改革旧的耕作制度,不是单纯的种田问题,而是两种思想的斗争,应该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为了取得间种的经验,县委成员根据土、肥、水、种等条件,分别在几个生产队进行试种,结果,玉米长得象万年松,试种没有成功。怎么办?毛主席说:“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县委领导同志查阅了十二年来的气象资料,发现长岛地区五、六月份的雨量最少,群众俗称“卡脖旱”。玉米长到拔节时,正好碰上天旱,就给卡回去了,所以长不好。
经过一番实践,他们摸索出一套对付“卡脖旱”的经验。这就是将播种期推到五月份,抗旱点种,小苗出来后,蹲苗期正好是“卡脖旱”,将不利因素变成了有利因素。
不过,这样一来,玉米的成熟期推后了,与地瓜的快速生长期争肥、争水、争光的矛盾又突出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也是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中逐渐找到的。他们一方面将间作玉米的地瓜沟深翻深刨,整土蓄水,施足底肥,让玉米根向下扎;一方面种植秸矮、耐旱、生长期短的当地良种玉米,加强管理,保证在处暑前成熟收获。而就长岛来说,处暑前后正是地瓜的快速生长期,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地瓜、玉米争肥、争水、争光的矛盾,终于获得了地瓜玉米间作的成功,玉米亩产一般在三百斤左右,地瓜亩产折成粮食一般也在四百斤以上。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