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汉水河畔春来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18
第2版()
专栏:

汉水河畔春来早
万里东风暖人心,汉水河畔春来早。
棉花生产连续十年超《纲要》的湖北钟祥县皇庄公社孔庙大队,在全国棉花生产会议精神的鼓舞下,今年的备耕工作比往年更主动、更扎实。立春一过,这里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
在通向田间的大小路上,拖拉机嘟嘟嘟地来回奔跑,运肥的车子、担子川流不息,村里村外肥堆星罗棋布。经过一冬沤制的牛栏肥、猪圈肥又黑又好,下到田里还冒气。为了多积肥、积好肥,党支部狠抓肥料政策的落实,坚持“按级分等,以等记工,参加分配”的原则,大大调动了社员向集体投肥的积极性。
在孔庙大队,科学种田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在一座座仓库里,一些女社员正在精选棉种。有的用簸箕,有的用筛子,聚精会神地一粒一粒挑选。我们向当地植棉能手、大队技术股长董植学了解今年植棉的技术措施。他告诉我们,根据他多年的实践经验,抓好种籽是个关口,这一关抓好了,对棉花的全苗早发关系很大。三队技术员杨茂清,一九六九年发动妇女精选了二斤一两棉种,种了两亩棉田,发芽率达百分之九十八。繁殖的种籽在一九七一年就种了九十亩棉田,这片棉田与周围棉田一样播种,一样施肥,一样管理,因为种籽选得好,出土后苗齐苗壮。再加上管理抓得好,真正达到了伏桃满腰,秋桃盖顶,株株满桃。
孔庙大队今年棉花备耕工作为什么抓得这样扎实呢?因为有好的带头人。
孔庙大队党支部和革委会成员,既是庄稼人,又是带头人。多年来,他们坚持参加集体劳动,种试验田,在劳动中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去年孔庙大队的棉花播种以后,遇到了春旱,大部分棉田达不到全苗。怎样过好全苗关?在三队蹲点的党支部副书记郑舜山,积极带领全队男女老少,用壶提水,用盆端水,用桶挑水,实行抗旱压苗移栽。党支部在三队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使全大队胜利过好全苗关,亩产皮棉达到一百二十六斤。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