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祝葛饰北斋画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21
第3版()
专栏:

祝葛饰北斋画展
林 林
在中日恢复邦交后,《日本葛饰北斋画展》在我国首都展出,我们感到十分高兴。
葛饰北斋是闻名的日本浮世绘师,生于封建时代德川幕府末期(一七六○——一八四九年),他的浮世绘(即社会风俗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日本民族艺术和历史社会生活。这次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联同日本“中国北斋展”实行委员会、日本经济新闻社,协力将北斋的珍贵的亲笔画、版画名作展出,这不仅对于发展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而且对于帮助我们增进对日本人民生活的了解,丰富文艺生活,都是很有益的。

鲁迅先生生前,曾经很关心和致力于促进中日人民的友好和文化交流事业。他对北斋的浮世绘曾有所评论,在一九三四年春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书简里说道:“关于日本的浮世绘师,我年轻时喜欢的是北斋,现在则喜爱广重,其次则为歌麿的人物。”接着他又说:“不过依我看,适合中国人一般眼光的,恐怕还是北斋”。鲁迅说这话,是从北斋的浮世绘和中国人民的艺术欣赏眼光联系来看,是有充分根据的。北斋的绘画,反映了日本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这点我以为是最重要的。
鲁迅当时本想用插图的方法来介绍日本浮世绘,但他从当时知识分子的情况看来,以为还不能这样做,因此,也就没有接受日本友人准备赠送给他的一批浮世绘。鲁迅在世时为中日人民友好与文化交流做了许多极为有益的工作,但在这件事上,他受了客观种种条件的限制。抚今追昔,使人兴奋地看到:时代的步伐迈得多快!今天,规模相当大的北斋画展,展开在我们广大观众的面前了。

十年前,我收到日本友人赠送给我的一幅版画,画面远处是屹立着的富士山,近处则是滔天的大浪,木船群在大浪缝里穿进,人们伏在木船里。这版画充分反映了日本人民的无畏精神,迄今我还把它好好地保存着。细看落款,正是北斋所作。这是为日本人民所喜爱的《富岳三十六景》的一幅名作《神奈川的浪涛里》,它开拓了以前日本画家没有达到的生动境界,远与近,静与动,起伏高低,层次分明,气势险峻,是一幅寓有深意令人鼓舞的好画。我曾为此画吟了一首小诗:
富士远峰立,惊涛卷碧空。
风光无限好,只在危舟中。
日本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化。日本人民是伟大的民族,勤劳勇敢的民族。我们坚信日本人民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一定能够乘风破浪,排除万难,而达到自己理想的彼岸。中国和日本,地处比邻,一衣带水,两国人民具有两千年的传统友谊,形同唇齿,理应同舟共济,同战斗共胜利。

这次画展,使我们能够更多地看到葛饰北斋的亲笔画和版画。他的绘画天地非常宽阔,题材非常广泛,花鸟虫鱼、山水人物都能画,善工笔,也善写意。显示了他自己发展的过程和独特的才能。他的画法,看来虽然和中国画和西洋画有着某种联系,但终究是日本画,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举例说,北斋着重描写他的祖国山川景色的美丽,和对社会各种人物的情趣。多方表现富士山、瀑布、桥梁,特别围绕着作为日本的象征的富士山,不仅描绘山的各种姿态,而且画出山下的许多社会世态。看来他是热爱他的祖国的。
葛饰北斋是个磨镜师的养子,少年时在出租书店当学徒工,四处奔走送书。这种贫苦劳动人民的出身,对他冲破封建统治阶级御用画师的牢笼,对他描绘各种各样的劳动人民的形象,必然有关联。他拒绝做统治阶级的御用画师,心甘情愿地度着清苦生涯。他描绘劳动人民的漫画速写,画得得心应手,栩栩如生,可看出北斋是爱劳动人民的,使观众引起共鸣的感情。他的画风,也是力求通俗、为人民所喜爱的。四
北斋是活到九十高龄的画师,但不管他年龄多高,在思想上要求革新,在业务上要求精进。在他看来,重要的是从时间中寻求创造的新生命。他在临终之前还说:“我活到一百岁也要改革画风。要再活十年,五年也好。当真正的艺术家,活着就应当这样。”他以为多接触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就能从感觉提高认识,艺术化地反映客观世界。据说他有迁居癖,一生搬了九十多次家。从他的言论看来,恐怕也是为着置身于人民中间,体验新环境的生活,吸取新的艺术源泉吧。
有这样一句话:“悔悟去年,抱愧昨日。”几乎成为北斋的座右铭。这种自我解剖、谦虚谨慎、力求创新的态度和精神,不也是值得我们借镜的吗?
我们感谢为葛饰北斋画展出了力的日本朋友们,我们祝《日本葛饰北斋画展》成功!(附图片)
左上:退潮取蚌图 葛饰北斋
左下:神奈川的浪涛里   葛饰北斋
(富岳三十六景之十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