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不畏风浪的勇士——记江苏宜兴县张渚运输社的女排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22
第3版()
专栏:

不畏风浪的勇士
——记江苏宜兴县张渚运输社的女排工
富饶的太华山区,每年有一百多万根毛竹支援国家建设。毛竹从山里用汽车运到张渚镇后,扎成竹排,改由水路运往各地。在江苏宜兴县张渚运输社,有五十多个女排工,出色地肩负着运送竹排的重任。
共青团员刘阿娣,是送排三组的组长。从一九六二年以来,她和同伴们经历过无数次大风大浪的考验。
一九七○年秋天,刘阿娣小组九个女排工,要把两万多根毛竹扎成的十八块竹排送过长江。她们在江南岸的小河闸附近下锚停靠休息,等候平潮时过闸出江。那天恰逢农历八月十六的大潮汛。闸门一打开,正在猛涨的江潮哗哗地冲进闸门,竹排顿时晃荡起来。
“涨潮啦!快!”女排工们从睡梦中被潮声和喊声惊醒,来不及扣好衣扣、穿好鞋袜,一个跟着一个跃出排棚。这时,汹涌的江潮把竹排直往后推。离竹排五、六里远的地方,有一座石桥,如不及时拖住竹排,石桥将会被顺潮而下的竹排撞坏,不但排要散,人也会有伤亡。想到这些,刘阿娣小组的女排工们扛起铁锚、缆绳,一个接一个地从疾驰的竹排上飞身跳上了岸。下锚的下锚,栽桩的栽桩。一根桩崩断,再打一根。她们用自己的身体压在缆桩上,压在铁锚上,和江潮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这时,两岸农民也被潮声惊醒,热情地赶来支援。他们接过女排工抛过去的缆绳,结在大树上,大树被连根拔倒。人们又象拔河似的,齐心协力拖住缆绳。由于两岸群众的奋力支援,竹排减缓了速度,终于在离桥墩只有五米的地方停了下来。
去年,有一批毛竹要送到一千多里以外黄海边上的连云港。这个任务分配给了王宝娣等四个女排工。她们谁也没有走过这条路,可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紧张地投入了远航的准备工作。
当她们上排搭棚时,从连云港派来接排的船老大老李不觉一愣:就派这几个年纪轻轻的女同志送排吗?他慢吞吞地说:“靠海的河道不比内河,海潮上来,水头大,说来就来,你们能行吗?”这几个年轻的女排工豪迈地回答:“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
老李的船是一条出海打鱼的机帆船,在辽阔的海上象是一条蛟龙,到了苏南的内河航道,顿时感到天地狭窄,施展不开身手,一路多亏女排工们熟练地配合。竹排穿过一座座石桥,转过一道道陡弯,过了长江,又连续通过七道船闸,来到了紧靠海边的响水县。
竹排来到响水河上,正值落潮,一下子靠上了浅滩,如不采取紧急措施,竹排很快就会全部搁浅。当时节令正在立冬小雪之间,她们不怕严寒,立即脱下棉袄、棉裤,竹篙一点,跃到岸上,把竹篙斜插到排底,用肩头扛住竹篙,一齐用力,一寸一寸,一步一步艰难地往水里推,一直迈到河水齐大腿根时,竹排才溜到了河里。
这几个女排工没有下过海,不知海潮的威力。那晓得竹排一下水,就被海潮架起来飞跑,任凭你力气再大也控制不住。宝娣、小秀跃到了排上,爱珍、根香两人没来得及上去。这两个常年与大风大浪斗争的女勇士,面对从未见过的狂涛,沉着坚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抢排要紧!她们穿着一身单衣,跳进了冰凉彻骨的海潮,跟在排后游着往前紧追。
船老大老李起初以为她们两人落水了,再一看,她们在激流里驾着海潮飞上落下,不由得夸赞说:真是女英雄!
过了响水五十里光景,女排工们下了锚,停下竹排,生火做饭。大家坐在排前吃饭的时候,爱珍忽然看到前方水面上,远远地有个东西,象一堵白花花的墙头在晃动。
“你们看,前面是什么东西!”爱珍惊奇地招呼同伴们往前看,她们脚下的竹排却摇晃起来了。“快!走锚啦!”老李喊了一声,她们这才明白,是海潮涨上来了。一个个放下碗筷,跳了起来,投入一场新的抢排战斗。
这时,排头排尾的锚下水了,缆桩被潮水浮了起来,竹排正往后移动。由于排头排尾有锚,竹排被海潮冲成了弧形,贯穿竹排中心的钢丝缆索歪过来了,排上住人的小棚子倾斜了,眼看就有断排的危险。女排工们撑篙的撑篙,收缆的收缆,削桩的削桩。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终于战胜海潮,拴住了竹排。
当这批渔业生产上急需的毛竹,按时完好地送到连云港水产公司的时候,人们为女排工不畏艰险,跨长江,越海潮,千里送排的深情厚谊所感动,特地给张渚运输社写了表扬信。
顽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恶浪。女排工们满怀胜利豪情,唱起她们心中的歌:长河大江是战场,竹篙、篾缆是刀枪,浪高潮急,风烈雨狂,锻炼我们成长……。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