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治水新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23
第3版()
专栏:

治水新篇
江苏兴化县大垛公社干部和群众,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兴水利,除水患,改变了过去“遇涝心里愁,种田望天收”的状况,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下面记述的是他们兴修水利的几个故事。
三改方案
大垛公社从一九六五年就开始兴修水利。现在,全公社已建成十三个大联圩,基本上治服了水患。但是,在兴建过程中,也走过一些弯路。
公社党委在第一次讨论治水方案时,有人主张吃“现成饭”,在原有的四百零五个小支圩的基础上,修修整整,既省工又省钱。那知第二年一发大水,各圩自己管自己,保了东庄淹西庄。
公社党委吸取了这次教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实地勘察,得出了一个结论:要制服水涝,必须根据地形,沿河筑堤,变小圩为大圩。这样,旱时灌水有水源,涝时排水有去处。党委决定按地势高低在全公社建成十三个大圩。由于治水心切,当年冬天,几个联圩同时施工。第二年汛期到了,工程还没有完成,“半拉子”工程挡不住水,一些农田还是淹了。
公社党委一分析,又得到新的启发:有了治水方案,还要有计划地实现,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井得一锹一锹地掘。党委经过讨论,决定根据联圩大小和人力物力的情况,一年搞一两个,争取当年施工,当年完成,当年收益。就这样,年年搞一点,长年不间断,坚持搞了五年,全公社修起了十三个大联圩。去年夏天,连续阴雨四十多天,全公社没有一块地受淹。实践证明,这个治水方案好。
弯 子 拐 得 好
大垛公社先锋圩东面的圩堤,从许堡大队开始,一直向北延伸。中途经过马家大队时,突然向东拐了一个大弯。
当时,为了圩堤拐弯的问题,经历了一番争论。在原来的先锋圩建造方案中,要求圩堤保持一直线。照这个要求施工,东边的大堤就得横穿马家大队,马家二队河套里的四十亩地就要被弄到圩外去。究竟该怎么处理?有人建议圩堤顺河走,向东拐个弯,保住二队四十亩田。少数人不同意,认为笔直的大堤多个弯,是桑木扁担多了个疤。大家的争论引起了大队党支部书记沈步大的深思:“修圩堤是为了抗灾,又不是图好看,为什么有人只图形式不讲实效呢?”他提醒大家回忆这样一件事:一九六○年,大垛公社搞水利时,由于只讲规模,不讲实效,盲目开河筑堤,忙了一冬春,花了六万多元,破坏了五百多亩农田,后来一发大水,庄稼还是泡了汤。沈步大意味深长地说:“筑大堤也有个路线问题,我们可要仔细地辨一辨哪!”听了沈步大的这一番话,原来主张大堤走直线的社员,也改变了主意。大家都说:“圩堤拐了个弯,保住二队四十亩地;更重要的是思想拐了个弯,在路线上分清了是非。”
为集体着想
“宁肯多吃十分苦,决不多花集体一分钱!”
前年冬天,大寨圩开河筑堤工程即将完成。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下起了大雪,气温一下子降到零下十多度,河面冻成铁板一块,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是停工还是继续干?有人说:“冻土啃不动,等暖和些再干不迟。”
有人提出:“工程一停,新河要积水,以后怎么施工?”
“我们有的是抽水机,用不着担心。”
大家说到这里,包徐大队的一个老贫农,一五一十地、语重心长地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工程一停,雪水加地下渗水,不消两天就灌满河,大寨圩河六里长,三部抽水机一天一夜才能解决问题。一部抽水机开三个小时用六斤油,要花六角;三部机开二十四小时,要花多少钱?人工和其他开支还不算。讲到这里,老贫农激动地说:“我们都是贫下中农,处处要为集体着想,可不能只看到眼前艰苦些,就把集体的钞票往河里扔啊!”一笔账,一席话,使大家开了窍。
第二天清早,水利大军顶着寒风,冒着大雪来到工地,铲雪破冰,坚持不停工。虽然是数九寒天,工地上却是热气腾腾。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