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鸣沙山前降“黄龙”——记鸣山大队防沙造林发展农业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24
第3版()
专栏:

鸣沙山前降“黄龙”
——记鸣山大队防沙造林发展农业生产
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有座鸣沙山。这座山东西长九十里,南北宽七十里,拔海一千三百米,是黄灿灿的沙子堆成的。沙粒不大不小,象粟米一般。大风吹来,飞沙碰撞作响。这座山也就因此得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形势一派大好。鸣沙山前鸣山大队的深刻变化,勾勒出这个时代的一个侧影。
鸣山大队南边是沙山,东边、西边是沙漠,北边是戈壁。大风一来,三面沙鸣。想当年,风沙撵人走,步步进逼,压了农田,吞了村庄。有人说,沙是“黄龙”,风是“青龙”,只好让路。这里有许多村庄,都给风沙吞噬了,剩下些断墙残壁。人们在这些村庄的名字上加个烂字来形容,比如何家烂庄、刘家烂庄、张家烂庄,等等,一共有六个烂庄。
我们来鸣山访问的时候,正值隆冬。那些修长漂亮的白杨,妖娆多姿的红柳,枝条婆娑的沙枣,组成一道道屏障。在东山风口,流沙向林中伸展,已经漫到靠边的树杈。我们仿佛在林梢上走路,随手可以碰到树枝。可是,向里边去,流沙就踌躇不进,给林带挡住了。
是沙进人退,还是人进沙退?千百年来,这个问题悬在人们面前。旧社会,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没有办法。新社会,人们组织起来,向风沙进军,逐步夺回了被侵占的土地。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罪恶阴谋,眼更亮了,劲更足了,前进的步子更大了。
要沙退,就得人进。鸣山大队党支部书记刘全礼说:“开初,支部中有的同志怕治不了,主张给风沙让路。可是,支部中大多数人都说,一让路,地就永远丢了。我们就要当移民了。在党的领导下,大家决心不当移民,不但不给风沙让路,反要叫风沙给我们让路。”
他们决定从风沙危害最大的东山风口干起,先修渠,后引水,再栽树。修渠,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一次,鸣山大队贫下中农搬走了五个大沙丘,开了一道四百米长的渠道。可是,树还没有栽上去,一阵风来,沙土复原,各归各位。
鸣山大队贫下中农并不气馁。他们又鼓起冲天干劲,第二次挖渠。渠刚挖好,他们就引来党河水栽树。那知道,沙埂软软的,立不住脚。水一到,沙子都瘫下来,淤得平平实实,仿佛压根儿没有挖过渠。有些矮树苗,就淤得不见了。还有些树苗,给水连根拔起冲跑了。
鸣山贫下中农计议,沙子脚根软,站不住;红胶泥硬朗,站着倒不了。于是,他们就把红胶泥运来,压住渠埂;又把水冲的、沙埋的树苗拣回来,挖出来,重新栽下去。
每年严冬,这里热火朝天。在治沙的战斗中,出现了许多新人新事。杨全福会嫁接果树,全大队都请他帮忙。那里请,那里到。李济堂又育苗,又砍苗。他带领群众栽下三十万棵树,几乎棵棵树苗都经他的手摸过。他想到这三十万棵树长大,心中多么高兴呀!昔日被风沙撵走的张经武回来了,在治沙中干得更起劲。他兴奋地说:以前,我一个人对付不了它,现在可降服它了。广大干部和群众,正用自己的双手改造鸣山面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人们干得更欢。从下面对比的数字中可以看出来。一九六五年,栽树八万棵;一九六六年,栽树十六万棵;一九六七年,栽树二十万棵。几年来,他们巩固成绩,发展战果,保住了三个村庄,夺回被沙占去的土地六百亩。我们看到一棵大柳树。七八尺高的树干四周,飘动着赭色的萎缩了的根须。支部副书记张凤山告诉我们,原来它在沙丘中间。沙丘升到哪里,根须就扎到哪里。这样的沙丘,给他们搬掉八十多个。“人心齐,泰山移”,沙丘又算得了什么呢?
现在,全大队开出三十六条渠道。渠道两旁是林带,共植树九十七万棵,平均每人一千来棵。林带全长七十二里,可以把全大队围上好几圈。解放前,有人给风沙撵走,逃出去半辈子;如今,又回来建了新居。
在棋盘一般的林带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桃树、杏树、枣树、梨树,田头屋角,互相掩映。全大队一共栽了六万棵果树。敦煌县委副书记文玉西惋惜地对我们说:“要在春天来就更好了。”当然,这并不需要多么丰富的想象力,肯定是万紫千红。老农告诉我们,这里四面都是沙子,光辐射强,温度高,所以水果熟得早。敦煌的杏子还没有熟,这里的杏子又红又甜,早上市了。一九七二年,鸣山贫下中农就供应市场水果三十万斤。
原来,这里缺烧柴。每逢农事完毕,队里就要派出精壮劳动力,牵着骆驼,到戈壁滩上去打白刺和骆驼草。每年全大队需要二百车烧柴,一车柴草要花五个劳力,为此,占去了大量劳动力和畜力。造林以来,冬天到戈壁滩上去打柴草的人越来越少,参加劳动的人越来越多。一九七二年,全大队修剪下的树枝,每人就分到六百多斤,自然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和畜到戈壁滩上去了。回头一看,人们不由的在自己创造的成绩面前惊诧起来。大家都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从历史上看,一个伟大的政治运动的成果,往往不是开始就看得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人们常说影响深远,就是这个意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在鸣山大队也越来越明显了。一九七一年,全大队粮食总产五十一万五千斤,单产五百二十四斤,过了“黄河”。一九七二年,总产七十七万七千斤,单产七百四十二斤,平均每亩增产二百一十八斤。
在鸣山大队的访问中,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个笑话。当初,有个思想保守的人,曾经宣布说:“要在沙里栽树,除非驴头长角。”现在,人们反问道:“如今树栽上了几十万棵,可是驴头上怎么一只角也没有长出来?”如果他听到了这个诘问,肯定无言可对。当然,很有可能他的思想转变了,说不定他也栽下了好些树。文化大革命触及了人们的灵魂,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面对鸣沙山前的一片大好形势,人们又怎么不引起新的精神的飞跃呢?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