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卖货想到用货人 渭洞区供销社认真落实收购政策提高农具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25
第2版()
专栏:

卖货想到用货人
渭洞区供销社认真落实收购政策提高农具质量
春季积肥季节到了。几位到湖南岳阳县渭洞区供销社买畚箕的社员,看到这批新畚箕比过去又多了一根锁口篾,边口更加牢实,都连声称赞供销社“卖货想到用货人”。这根锁口篾上,凝结着供销社职工和手工业工人支援农业的心意。
还是去年冬天,供销社的职工到水利工地上作调查,发现报废的畚箕,大都是烂了边口。他们仔细观察,看到社员装土、倒土,畚箕的边口都受到磨损,而供销社出售的畚箕只有一根嫩篾锁口,所以损耗较大。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当晚就在工地上召开座谈会,征求贫下中农对提高畚箕质量的意见。接着,把这些意见带给生产畚箕的手工业工人,并同老篾工一道研究、摸索,终于制出了这种边口牢实的新畚箕。
渭洞区供销社能够这样为农业生产着想,重视提高竹木农具的质量,是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的。
渭洞区山多田少,林木繁茂,半数以上大队是以林为主,生产竹木制品有很长的历史。过去,由于竹木农具制作粗糙,质量较差,贫下中农很有意见。面对这个问题,供销社少数同志认为,供销社主要任务是收进卖出,搞“转手买卖”,货好货坏与供销人员关系不大。在深入进行路线教育中,供销社的党支部书记亲自带调查组到销区进行四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一面调查,一面同社员一道劳动。实践使他们清楚地感受到:农具质量好坏,同农业生产有着直接关系。农具不耐用,既影响了社员的劳动功效,又增加了集体的生产成本。就产区来说,粗制滥造农具也浪费了林木资源。因此,认为农具质量与己无关,是错误的。商业部门要落实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伟大方针,就要处处为农业生产着想,千方百计把优质农具送到贫下中农手里去。供销社虽然不是直接生产单位,但是件件产品都经过供销人员的手。如果供销人员为生产队着想,对农业生产负责,在组织货源、收购产品等方面,积极做好工作,是能够促进产品质量逐步提高的。
供销社的同志向区委汇报了这个问题,区委积极支持他们帮助手工业人员提高竹木农具质量。这个区绝大多数手工业人员对提高竹木农具质量态度是积极的,但也有少数人认为,过去祖祖辈辈就是这样做的,产品工艺定了型,不好改。个别受资本主义思想影响较深的人,认为“竹木农具俏,好坏有人要”,不愿改粗制为精制。在区委、各公社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的帮助下,供销社同志和手工业人员一起回忆过去手工业人员受地主、奸商压迫剥削的悲惨生活,讨论提高农具质量的意义,批判只图利润、不顾质量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同时,大力宣传优质优价的收购政策。手工业人员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自觉地把个人的工作同支援和促进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他们注意随时了解用户对农具质量的意见和要求,对技术精益求精,使农具质量步步提高。茶田大队担负供应全县所需撮箕的任务。这个大队的手工业人员从供销社了解到,绝大部分撮箕是由于底角磨穿报废的。经过集体研究,他们把短篾插角改为长篾包角,这一改,撮箕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接着,他们又想了很多办法,解决弓篾不大牢实和边篾容易磨损的问题。贫下中农反映,这种改革过的撮箕一只当得几只用。
渭洞区供销社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认真落实收购政策。过去有的营业员怕麻烦,收购产品,不分质量好坏,“一锅煮”,一个价。后来他们批判了怕麻烦、图省事的经营作风,认真执行党的价格政策,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做到按质论价,优质优价,进一步调动了手工业人员提高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由于采取了种种有效措施,去年全区生产七十九万多件产品,甲级产品由前年的百分之七十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六,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岳阳地区革委会通讯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