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访油桐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26
第3版()
专栏:

访油桐之乡
在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访问了素称“油桐之乡”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里许多地方变化很大:昔日荒山秃岭,今日一片桐林,郁郁葱葱,漫山盖岭。
我们来到具有一千多年种植油桐历史的龙山县咱果公社。公社干部和油桐老农告诉我们:解放前,由于地主、土司王的压迫,这里农业破产,桐林荒芜。解放以来,油桐生产逐年发展。文化大革命以来,公社党委率领贫下中农调查了全社四十三条沟岔和一百九十三个山头的情况,制定了改造山区、植桐造林的蓝图。他们除对原有的桐林进行垦复外,还在一百九十多个荒山秃岭上新造桐林二万四千亩,相当于解放初的三倍。
几年来,被群众称为“油桐专家”的老贫农彭图远同志带领技术小组,对危害油桐的四十多种病虫害进行了调查,逐步掌握了害虫的繁殖规律,摸索了“人工捕,药剂杀,边植边防,边防边治”的经验,成功地试制出一种防治病虫的药剂。仅一九七○年,就用这种药使一千多亩病虫为害的桐林反黄为青,救活即将死亡的桐树一万三千多株。
我们还访问了土家山寨的永顺县勺哈公社,这个公社总结了粮林间作的经验:间作既可以利用桐林空隙地种植旱粮作物,增加粮食收入,又可以垦复桐林,提高油桐产量。他们对全社一万五千多亩桐林进行了垦复,还新造桐林三千多亩。在垦复和新造的桐林中,百分之九十都套种了旱粮作物,解决了粮食生产和油桐生产争劳力、肥料、资金、土地的矛盾。随着集体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巩固,现在,队队有余粮,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贫下中农高兴地唱道: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土家苗汉战桐乡。自力更生学大寨,粮油丰收五业旺。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