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阅读
  • 0回复

“穷棒子”的好后代——记河北省遵化县燕各庄大队的“知识青年创业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27
第3版()
专栏:

“穷棒子”的好后代
——记河北省遵化县燕各庄大队的“知识青年创业队”
在河北省遵化县燕各庄大队的南山上,活跃着一支下乡知识青年创业队。他们是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年,先后从唐山市来这里插队落户的四十名知识青年。
八年前的南山,到处是荒山秃岭乱石滩,渴了找不到能喝的水,热了找不到歇凉的树,世世代代无人烟。毛泽东时代的青年,学习和发扬“穷棒子”精神,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把这里建设成了富饶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山庄。至今,他们已修起大寨田二百亩,垒起拦洪坝五百多道,打石井两眼,挖蓄水池两个,栽下各种果树五万多棵,荒山育林六百多亩,种树十万多株。他们还自己动手,盖起了一排排新住房。近几年来,他们平均每年收获粮食十万斤,生产水果数万斤。
知识青年到燕各庄以后,大队党支部就向他们介绍了当地的情况,又带领他们访问了贫下中农,参观了“村史馆”。在“村史馆”的远景图上,青年们看到大队要“向荒山进军、向山坡要粮”的规划,一个个鼓足了劲,立即向党支部提出了“请战书”。党支部答应了青年们的要求,并发给每人一把镐、一张锹、一副扁担,教育他们做“穷棒子”的接班人,努力奋斗,把南山建设成花果山、米粮川。老支书熊德禄和四名贫下中农当“顾问”,组成了开发南山的“知识青年创业队”。
不久,老支书和几位贫下中农带领创业队员们,跑遍了面积达两千五百亩的荒山,制订了远景规划:这条沟育松柏,那条沟栽果树,坡地修成大寨田……。一幅宏伟的图景,吸引着几十颗火热的心。
知识青年创业队打的第一个硬仗,就是开荒垒坝修梯田。开始,他们干得很欢,几天后,累得腰酸腿疼,手上磨了泡,热劲就慢慢凉下来了。老支书熊德禄看到这些,心想:要让树木在南山扎根,先要教育青年树立扎根南山干革命的思想。于是,他白天领着青年们战天斗地,夜里请贫下中农给他们忆苦思甜,一块学习毛主席著作。他还组织青年们到“当代活愚公”之乡——沙石峪大队,请张贵顺同志讲艰苦创业的事迹,到“穷棒子社”——西铺大队访问学习。遵化县委书记王国藩同志,也亲自到南山来看望他们。这一切,都激励着青年们去克服困难。他们豪迈地说:“‘穷棒子社’当年只有三条驴腿,王国藩他们用‘从山上取来’的办法,把西铺建设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有毛泽东思想指方向,有贫下中农再教育,愿意为改变南山面貌而辛勤劳动。”青年们掀起了开石、运石的热潮。女青年开始用筐抬,后来学着背,四十斤、五十斤、六十斤,越背越多。他们热情劳动,把六万多方石头背上了山,修起了坝,造成了田,种上了各种庄稼。
在开山造田的同时,为了保持水土,保护坝田,创业队员们又投入了植树造林、绿化南山的战斗。种树无水,要到三、四里路以外的山下去挑。开始,担上七、八十斤重的水,他们喘气都有困难,不到半天,膀子压肿了,脚上磨起了泡。贫下中农一边带头干,一边手把手地教,鼓舞他们迎着陡坡,勇往直前。女知识青年董美艳,挑水时摔倒了,弄得满身泥水,爬起来接着干。知识青年靳怀祥年纪小,领导不让他担水,他却在夜间偷偷挑水上山,终于炼出了一副铁肩膀。青年们凭着这种顽强的革命意志,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七年的两年多时间里,从山下挑水十万担,行程几十万里。他们奋战四年,让荒山秃岭披上了翠绿的新装。一九六九年,收获鲜桃、大枣等水果一万多斤,一九七○年收获三万斤,一九七一年收获四万斤,去年收获五万斤。
创业队从建立的第一天起,青年们就以“穷棒子社”为榜样,坚持勤俭办队。八年来,他们坚持做到“三不伸手”:不向国家伸手,不向集体伸手,不向家长伸手。开山凿石的钢钎、铁镐坏了,他们自己动手建炉修。条筐坏了,他们自己学着编。新开的山地缺肥,他们在山上建了十四个猪圈,养猪一百多头。吃饭缺菜,他们开生荒地三亩,种上了各种蔬菜。果树树干年年需要用石灰刷白,他们建了两座能烧十几吨的灰窑,除满足自己的需要外,还支援外地,收入十八万多元,为集体购买了水电设备、粉碎机和拖拉机等。他们每人每年的生活,都做到了自给有余。
随着南山自然面貌的巨变,知识青年们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同贫下中农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对山区农村更加热爱了,体会到了劳动和斗争的乐趣。几年来,他们曾多次被评为省、地、县的先进集体,不少人加入了共青团,有的人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许多人担任了各项技术工作,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骨干力量。人们称赞说:“这伙知识青年,真不愧是‘穷棒子’的好后代!”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