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临行前的叮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27
第3版()
专栏:

临行前的叮嘱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干部,戴着花镜,兴致勃勃地看大女儿从农村的来信。信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的激情。他看着看着,流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这位老干部,就是副院长崔志成。
崔志成是一九三七年参军的“老八路”。当年,他才十六岁,就毅然踏上革命征途,转战南北,饱经风霜。一九六八年,他支持大女儿崔欣到农村去了。去年十二月,儿子崔兴中学毕业了,在学校召开的家长座谈会上,崔志成又明确表示:已经从思想上、物质上作好了准备,争取让孩子第一批到农村去。
转眼之间,就到了十二月二十三日。孩子明天就要下乡了,还有什么要叮嘱的呢?崔志成把崔兴叫到跟前,再次阐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深远意义,讲大女儿下乡以后受到的锻炼,还对孩子一再强调:“你到了农村,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同学们搞好团结。”这些话,崔兴过去听过许多次,可这时听起来格外亲切。
崔兴的妈妈吕文芳同志,也是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老同志。孩子明天就要离开身边了,她心里十分高兴,觉得有很多事需要叮嘱。她想了想,对孩子说:“小兴,农村是个大课堂,你大姐过去比较娇,在乡下经过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劳动锻炼,培养了艰苦奋斗的思想。你下去以后,也要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劳动中刻苦磨练!”
最后,崔志成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你爸爸妈妈都是共产党员,你也要起带头作用,不能有丝毫的特殊化和优越感。到农村以后要有长期打算,当个好社员;不要中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下乡镀金论’的毒,不要有临时观念。”
这些亲切的话语,小崔听了,字字句句记在心头。他表示,决不辜负党的教育和父母的期望。
第二天清晨,两位“老八路”把崔兴送到了集合地点。他们看着孩子胸前戴的大红花,脑子里又浮现出当年解放区人民送子参军的动人情景;他们看到青年人朝气蓬勃地踏上新的征途,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