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伟大的支援前线巨流——冀中支援平津战役总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3-07
第2版()
专栏:

  伟大的支援前线巨流
——冀中支援平津战役总结
李继之
一、人力物力总动员
由于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无敌的威力,和广大人民的支援,伟大的解放平津的战役已经胜利结束。冀中广大人民在这次华北革命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解放平津战役中,献出了全力来支援前线,一个半月中,冀中动员人力物力计:支援前线的干部四千四百廿人;担架连一百七十六个,二万四千零六十四人;民兵连一百十二个,一万三千九百四十四人;双套大车廿二万三千一百七十七辆(其中包括随军大车一万一千九百六十辆);小车两千八百九十辆;船三百九十一只;冰床一千五百五十五只;自行车五百辆。以上奔赴前线的民工达五十万人,牲口四十四万六千三百五十四头。在后方参加碾米磨面的总计人工五十万零五千五百六十个,牲畜工廿五万二千七百八十个。在战役中冀中各地修路三千零廿六里,架桥六十四座,其中有载重二万五千斤至三万五千斤的大桥二十一座。仅磨面、架桥、修路就动员人工达一百二十一万五千余工。为了加速运输,在严冬的“三九”天在白洋淀、大清河进行砸冰,征服自然,四万四千余人自白洋淀至杨柳青砸冰二百六十八里。在物力动员上,调运在前线粮食九千七百二十八万余斤,就地取给一千万斤,柴草二千三百二十万斤,菜一千七百六十三万斤,白油二百一十七万余斤,食盐一十二万余斤,干粉二十四万余斤,猪肉二百二十万斤,弹药和攻坚器材八百八十辆大车,被服鞋帽九百零三辆大车。以上前后方总计动员二百二十余万人。冀中全区差不多每一户,每一头牲口,每辆车都参加了这一空前规模的支援前线的巨流。干部、民兵、担架队员、大车民工等,都精神饱满,情绪旺盛。砸冰的民工在“三九”天昼夜不停的和坚冰搏斗。架桥和修路的民工在寒风冰河中日夜赶筑。这些充分表现了冀中人民的伟大力量。
二、准备与布置
运动开始前就作了初步准备,在十二月六日,主动的召开了冀中全区的后勤会议,对粮食、柴草、副食的调运,弹药被服的准备,医院的住址,民兵担架的组织动员,公路桥梁的建设等等,都作了初步研究和部署。会后立即开始行动,并要求在十二月廿日前完成每一步运输五千万斤粮食到新镇、大城,沧市三个支援前线总库的调运计划。虽然我们预做了某些准备,但是我军一到,开始还是赶不上形势的疾速发展。于是冀中后勤司令部立即星夜出发,奔赴北平前线,并在新镇部署整个支援前线供应工作,赶调大批干部建立与充实各地供应站、运输站等各种支援前线组织,大力组织与督促粮食油盐的调运。由于初期工作一时表现被动,再加上部队驻地都是新解放区,物价和货币问题事先没有作周密布置,形成物价波动。经组织机构调整,及时加强支援前线工作的掌握与领导,同时并对人力物力的调用及支援前线任务的负担,也具体分了工。经过这些必要的整顿部署,各地区开始克服了初期的混乱现象,使支援前线工作逐步走上轨道。同时在新区物价波动的时候,又实施了临时菜肉就地征购的措施,将部队活动区域的肉、菜,按粮价比例购买,部队将菜金以营为单位交给区政府,由政府按部队供给标准发给实物,部队开条至村领取,其菜金不足部分由政府抵交公粮。这样及时保证了部队的供给。
三、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在执行调运任务当中,在装卸车的技术上的拙笨,浪费很多人力和时间,工作效率太低,每天至多只能装卸一千辆车,有时车等三天还卸不了粮食。还有运输的指挥机关不健全,草料准备不充足,人畜医药组织未建立,这都严重的影响了运输效率的提高。但为了坚决完成支援前线的任务,克服这些困难,采取了如下措施:(一)由冀中后勤供应部、动员部、组宣部抽出坚强干部,组织专职的运粮指挥部,加强对大车队的指挥和保证人畜的供给;(二)组织砸冰队打开大清河的河运;(三)赶制米袋(每条装五十斤),改用抽查办法,并由仓库装卸改为野外装卸,加强装卸车的速率(速度增加三倍半);(四)由卫生部和冀中运输公司分头组织人畜诊疗所(在二月三日治愈牲口九百五十头)。经过这些方面的努力改进,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基本上胜利的完成了调运任务。
这次支援前线任务虽然很重,但却比较集中和明确——主要是供应工作。供应的中心问题,就是物资的运输和调运问题。我们紧紧抓紧了这一重点。但是在执行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也存在严重的缺点:
(一)首先是支援前线和结束土地改革工作发生矛盾,有些地区因忙于结束土地改革而忽视了支援前线工作,对支援前线干部的分配极弱,深入的思想动员不够,这些都影响了大车民工队伍的巩固,区党委提出在结束土地改革服从支援前线以后,才逐渐转变过来。
(二)其次是工作作风上表现了相当浓厚的经验主义倾向,如仓库式的和分摊设站的囤聚粮食的方法,这种方法不适宜庞大的调运情况;仓库大囤装卸不便,粮食分摊设站不便于大兵团的大规模批发,斤斤过秤更浪费时间,细水长流和过分机械强调手续制度的批发粮食方法,都是平时供应小部队的老一套作风,这就不能提高运输速率,以致延误部队供给。
(三)工作缺乏及时深入的检查,以致发生浪费现象。如有的双套大车载重仅三百斤,远途往返十余日,所运还不够牲口的消耗。出车时检查更不严密,因此大车团编制不严格,民工有老有弱,牲口亦有病弱的,携带的工具不足(铡刀水桶等),思想动员有的不够,沿途草料站设置不周。起初领导上只注意到部队的供给,没有注意到民工的供给,民工常因卸不了车,领不到粮食草料,而挨饿受冻。后来组织了运粮指挥部、草料站、军民饭馆等,才逐步克服了这些困难。
在执行这一伟大艰巨任务中,也获得了支援大兵团作战中很重要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建立全区性的统一集中的后勤工作领导机构,以便全面掌握情况,调运全区物资,迅速及时解决支援前线中的重大问题。不能将任务简单的分给各个地区,否则必然会使工作因不了解全面情况而陷于盲目被动,不能及时迅速解决问题,以致妨碍任务的及时完成。
第二、在这样大规模的战役中,地方上必须把一切力量主要集中于一个中心任务——支援前线。战争第一,其他工作应在不妨碍支援前线的原则下进行,这样就会更好的组织和集中力量。
第三、以落后的农村分散的运输条件来支援近代化的大兵团作战,事先必须要作好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的一切准备,否则就必然不能保证军需及时供应。因为从分散的乡村,用有限的运输力把大批的粮食物资集中到少数点线,确乎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第四、要很好研究现代化战争的规律,要大力克服经验主义的工作方法和作风。过去支援前线的经验必须重新加以研究审查,绝不能机械的搬用。根据这次初步体验,柴草菜蔬的供给,以就地取给为宜(远道运输费力太大,消耗增多,还不易赶上需要)。粮食的囤聚最好集中在重要的点线,不应采取分散建站的方法,因不便于整批领发。粮食储存装卸最好用口袋麻袋代替大囤,这次犯了经验主义毛病,没有预见到这一点,因而增加了许多装卸的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