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把劳动力集中到农业第一线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01
第2版()
专栏:

把劳动力集中到农业第一线去
辽宁省北票县上园公社党委,正确处理农业与其它工作的关系,集中力量办好农业。近几年来,全公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劳动力稳定在农业第一线,农业生产发展很快。去年在特大旱灾情况下又获得好收成,林、牧、副、渔也有发展。
整顿社办企业
几年来,上园公社先后办了农机具修造厂、电站、拖拉机站、林鹿场等十几个社办企业。这些企业在支援农业生产,发展集体经济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志就认为,既然我们办的企业是支农的,就应该来个大发展。他们订计划,打报告,要求从生产队多抽一些劳动力。公社党委认为,社办企业是为农业服务的,决不能离开农业现状去盲目发展,过多地抽调劳动力,不但不能加强农业,反而会削弱农业。去年,这个公社要办一个林鹿场。开始有人觉得这项事业来钱快,收入多,打算从各生产队抽调劳动力,把场子办大些。征求贫下中农意见,大家不同意,认为这样干是削弱了农业。公社党委没有从生产队抽调劳动力,而是从社直属单位调剂了十名职工。
上园公社党委在发展社办企业的过程中,注意支农的实效,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努力生产什么。去年夏天,公社农机具修造厂的同志们看到各队抗旱,劳动力非常紧张,就连夜突击,赶制了一百二十台耘锄,使夏锄速度提高两倍多。上园公社邮局过去是把包裹、邮件、汇款等放在公社办理,社员往返要费许多时间。后来职工们采取“活邮局”的方法,到大队、生产队去,使社员不出村就能办理邮件、汇款。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生产队节约劳动日三千多个。
压缩非生产用工
劳动力在生产队,是否就能保证农业生产第一线有足够的劳力呢?不一定。起初,有些同志觉得,生产队不管干啥都是在搞农业。后来,通过解剖下四家生产队的情况,认识到劳力在生产队并不等于上了农业第一线。这个生产队几年来各项事业发展很快,非生产人员较多,如民办教师、赤脚医生、果树技术员、菌肥技术员,还有粮米加工员、铁匠、木匠、粉匠、编织人员等,多数是青壮劳动力,约占劳力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这些劳力有的没有在农忙时投入农业第一线,大家感到这不符合“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如果不很好地解决,就会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失。他们统筹安排,合理调整,把这些方面占用的劳动力压缩到最低限度。这样一来,充分发挥了人们的积极性,各项农活做得又快又好,粮食连年增产,集体积累越来越多。
从下四家生产队的经验中,上园公社党委认识到,劳力回到生产队后还有个能否用到第一线的问题。为了把劳动力用在农业第一线,他们根据各生产队的具体情况,在全社采取了三个办法:一是一职多能。例如生产队的赤脚医生、防疫员等实行兼职。二是对于一些不需要强劳动力的项目,用半劳动力去代替。三是有些多种经营项目,例如砖厂、石灰窑、编织业等,实行农闲大搞、农忙务农的办法,在农忙时劳动力要回到农业第一线。推行上述办法以后,劳动力安排合理,生产出现了新的面貌。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