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如此“兄弟合作” 新华社记者评苏修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控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04
第5版()
专栏:

如此“兄弟合作”
新华社记者评苏修对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控制
新华社一九七三年四月三日讯 新华社记者述评:苏联驻布拉格大使馆参赞谢苗诺夫不久前在捷克斯洛伐克发表了一次谈话,公开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对苏联的机器设备“开放国内市场”,并按
“苏联的需要”安排自己的工业生产“项目”。刊载在捷克斯洛伐克报刊上的这个谈话,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同“经互会”一些东欧成员国之间经济关系方面的所谓“兄弟合作”的真相,是颇有教益的。
苏修领导集团一向把“经互会”一些东欧成员国看成是推销苏联机器设备的市场。多年来,它每年出口的大部分机器设备是倾销到这些国家的。然而,这些国家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并不完全满足于这种丝毫不能令人称羡的状况。因此,最近一个时期,它们开始同西欧“共同市场”成员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逐步发展了经济联系,从那里进口自己所需要的某些机器设备。据捷克斯洛伐克官方的统计材料,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一年,捷克斯洛伐克同西欧“共同市场”国家的贸易额在其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由原先的百分之七强上升到百分之十一,而同一时期,同苏联的贸易额的比重则由百分之三十七下降到百分之三十三。这种情况,使一向把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国家视为禁脔的苏修领导集团耿耿于怀。
苏联参赞谢苗诺夫在谈话中指责捷克斯洛伐克“一些工厂和企业”“经常从西方购买一些产品”,“只在资本主义国家寻求进口机器和设备的可能性”,而对进口苏联的机器设备却不大感兴趣。他抓住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燃料和工业原料须仰赖苏联这个把柄,威胁说:“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伙伴们能够理解,如果他们的国内市场不向苏联的机器设备开放,那么,苏联就将没有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的可能性,因为我们供应燃料和原料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取得苏联的原料和燃料,从一九六○年到一九七○年,捷克斯洛伐克曾先后给苏联提供过多达约二十亿卢布的贷款和投资,供它开采铁矿石、石油、有色金属和铺设通向西欧的国际天然气管道。就在这次谈话中,谢苗诺夫还进一步要求捷克斯洛伐克拿出更多的贷款,“帮助”苏联发展原料和燃料工业。苏修领导集团多年来口口声声宣称他们同捷克斯洛伐克等“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济关系是什么“国际主义”的、“兄弟般的社会主义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的。而谢苗诺夫谈话中明明摆着的事实却是:他们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只有“支持”苏联的义务,而没有从本国的需要出发采取自主行动的权利。他们要别人“帮助”自己发展燃料和原料工业,回头来又把燃料和原料供应问题变成自己手里一张可以随时用来“卡”别人的“王牌”,要挟人家对苏联的机器设备完全敞开“国内市场”的大门。这那有什么“国际主义”和“兄弟般合作”的影子?至于说到从“西方进口”机器设备,苏修领导集团的热情是人所共知的。据苏修官方统计材料,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一年,苏联从西方十一个国家的贸易进口额就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一以上,这些进口商品中绝大部分正是机器设备。自己一面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机器设备,一面又对别人横加指责,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种关系又有何“平等”之可言?!
谢苗诺夫在谈话中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在偿还苏联过去给它的贷款时,要对“贷款的等价物问题给予更多的注意”。他说,“我们决不会要你们在其它市场上无法推销的东西。商品必须是头等的”,“一部分还必须是用进口的材料或者按照外国的许可证生产的商品。”他对捷克斯洛伐克目前“生产和(向苏联)供货方面的品种变化”太少也表示不满。他要求人家的工业企业在安排“生产项目”时“更好地研究苏联的市场,它的需要,苏联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及前途”,以便“能够把其生产项目的需要同苏联潜在的可能性协调起来”。譬如说,按照苏修在“经互会”内部推行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的规定,捷克斯洛伐克过去生产并向苏联提供捷每年出口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干线电力机车和无轨电车。而现在,按谢苗诺夫的意思,生产这两种产品的企业就得按照苏联当前变化了的需要改而生产其他“新的项目”。为什么呢?谢苗诺夫回答说,因为苏联今天“已经完成了铁路电气化计划”,无轨电车也已不适应苏联“城市交通的发展方针”,因而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机车的需要量下降了”,对它的无轨电车也再“无法增加购买量了”。自己难以在“西方”市场上推销的东西,死皮赖脸硬要塞给“兄弟国家”,人家不乐意要也得要,而伸手要人家的,却必须是“头等的”,甚至是从“西方进口”的。昨天要捷克斯洛伐克的企业“专业化”生产那个产品,今天又要这些企业随着自己改变了的需要改而“专业化”生产别的项目。这不是明目张胆地要人家服从苏修的经济利益,跟着自己团团转么?
总归一句话,名曰“经济合作”,实则经济控制,名曰“国际主义”,实则民族利己主义,如此“兄弟合作”实在令人齿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