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自觉地用革命理论指导实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05
第3版()
专栏:

自觉地用革命理论指导实践
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共黑龙江省望奎县委的领导成员认真学习《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实践论》等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努力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经验,提高用革命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自觉性。
望奎县过去粮食亩产只有一百多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县委领导干部曾经两次对全县进行过普查。针对西部地区低洼易涝的特点,发动群众防洪治涝。经过几年奋战,使五十万亩农田基本上控制了水涝灾害,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这个成绩以后,县委有的领导同志一度满足现状,故步自封,不愿继续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致使全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状况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变。一九六九年遇到了严重的春旱,造成了粮食减产。在批修整风中,县委领导成员结合看书学习,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决心继续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力求正确地认识望奎发展农业生产的规律,迅速改变农业生产的面貌。
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刘臣是当地干部,被人们称为“望奎通”。他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改造望奎,一九七一年又一次爬坡涉水,走遍县境东部丘陵地区。海丰公社恭头一大队原来座落在大小三十一座荒坡秃岭上,粮食亩产只有一百五十多斤。一九六四年以来,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万七千多亩土地上,筑起条条梯田,开挖出排排鱼鳞坑,片片林木连沟盖岭。还修建了两座小水库,一处扬水站,基本上做到了雨天水有流向,旱时田有水灌。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一年,全大队的粮食亩产,分别比一九六四年前增长一倍到一倍半。刘臣想,如果能把占全县耕地面积将近一半的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全部治理好,把西部地区的治涝改土和中部地区的水利建设搞上去,全县的农业生产面貌就会显著改观。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县委作了汇报,得到县委的赞同。接着,县委对全县的山水林田进行了周密的考察,制订了“东治坡,西治洼,中部平原打井修水渠”的全县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由于这个规划来自实践,在实施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两年来,光是在东部丘陵地区就修建绕山垄八万多亩,梯田五千多亩,挖截流沟一千六百多条,营造护坡林三万多亩,连同原有的水土保持设施,共可控制水土流失二十六万六千多亩,促进了粮食连年丰收。
望奎县委的领导成员,在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党的政策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工作中违背了党的政策,必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只有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才能实行正确的指导。县委书记李英在卫星公社和东郊公社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有些地方评工记分不够合理,在劳动计酬上存在着某些“一律拉平”的现象,影响社员劳动生产的积极性。他联系实际,攻读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和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政治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论述,加深了对“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政策的理解,决心帮助这些地方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纠正在分配上的错误做法。他首先来到卫星公社惠二大队举办路线教育学习班。通过学习,干部、社员划清了政策界限,迅速纠正了在劳动计酬方面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调动了广大社员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这个大队很快改变了后进状态,跨入先进行列。
(据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