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昔日女农奴 今日好领导——记西藏洛扎县的藏族女干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06
第4版()
专栏:

昔日女农奴 今日好领导
——记西藏洛扎县的藏族女干部
在西藏自治区的洛扎县,有一批翻身农奴出身的藏族女干部,正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茁壮成长。解放前,洛扎县的藏族劳动妇女,大都是三大领主的农奴和奴隶,她们没有人身自由,遭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一九五九年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她们翻身做了主人。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许多优秀分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各级领导班子中担任了领导职务。她们朝气蓬勃地带领广大农牧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
带班的人
在洛扎,不少藏族女干部担任人民公社和生产队领导班子的第一把手,她们不仅有才干,有魄力,而且善于把党支部和革委会“一班人”用毛泽东思想紧密地团结起来。色公社党支部书记益西央宗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干部。
益西央宗自去年担任公社党支部书记以来,十分重视领导成员之间的团结。在她的倡议下,党支部和革委会健全了学习、谈心和互通情报等制度,坚持定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交流思想,研究工作。遇到重大问题,她就召集干部共同讨论,统一思想,作出决定后分头执行,使党支部和革委会充分发挥了战斗指挥部的作用。
一九七○年,色公社开始试种、推广冬小麦,但是连续两年都没推广开。去年秋收一结束,益西央宗就召集公社领导成员开会,研究怎样推广种植冬小麦的问题。她首先引导大家进行具体分析,对推广不开的原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干部们认识到,冬小麦推广不开,主要是由于部分领导成员接受新鲜事物慢,这样就不能积极地带领社员前进。会上,有的领导成员还主动检查了自己因循守旧的思想。会后,干部们纷纷深入群众,加强路线教育,带领社员克服困难,搞好生产。去年全社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两倍半。
第一生产队有一百六十克(亩)地严重缺水,过去也提出过要修水渠,因为水源远、工程规模较大,干部一松劲,就没有能搞得起来。去年秋天,在规划全社农田水利建设的会议上,益西央宗提出了这个问题,引导大家比大寨,找差距。他们又通过革命大批判,提高了路线觉悟,树立起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大家表示,一定要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于是,益西央宗带领几名干部深入到第一生产队,一面向群众学习,一面上山找水源,制定了施工方案。党支部委员、公社革委会主任丹增群培主动要求负责这一工程。干部带了头,社员的干劲更足了,干部、社员一起上山安营扎寨,露宿工地。冬天,他们烧火烤地,破冻施工,连续一个月没下山,终于修成了水渠,解决了一百六十克地的缺水问题,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创造了条件。
普通劳动者
洛扎县的藏族女干部,绝大多数都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脱离群众,不脱离生产劳动,既当群众的先生,又当群众的学生,和广大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
蒙达区的区委副书记班准,当干部已经十二年了。她常年累月在基层,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她跑遍了全区六个公社、二十六个生产队,对每个生产队的生产情况和社员的思想状况,都很熟悉。
蒙达公社第一生产队一九七○年粮食减产,为了帮助这个后进队迎头赶上,班准来到了这里。她白天和社员一块下地,晚上和干部、社员一起调查研究。她发现干部和社员生产积极性很高,新式步犁已经推广,当地的水利条件不差,肥料也很足。可是,粮食产量却为什么上不去?为了弄清原因,班准召开了老农座谈会,发动大家对每一个生产环节进行分析。有的说,新式步犁虽然推广了,但有的犁手不会使用,犁地质量不好,影响了灌水。有的说,肥料虽然施了不少,但草木灰施到了沙土地里,沤肥施到了粘土地里,效果不好。老农们还根据无霜期短的自然条件,提出了提早播种期等建议。班准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以后,又和队干部一起总结了经验教训,制订了增产措施。第二年,这个队的社员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切实落实各项增产措施,全队粮食产量比一九七○年猛增百分之三十六,一跃成为全社的先进队。
班准尝到了调查研究的甜头,更加坚定了遇事和群众商量、当群众小学生的信念。她走到那里,就在那里参加生产劳动,和群众一起战天斗地。去年八月一日,各公社的青稞即将成熟,突然下了一场大雪,山上山下白雪茫茫,青稞全部被压倒埋住。正在乃公社工作的班准,立即和干部、社员一起投入抗灾斗争。雪薄的地方就灌水化雪,雪厚的地方就把青稞一株一株地扶起来。根据当地的经验,早雪必有早霜,班准又带领社员们作防霜准备。她领着社员们上山砍柴禾,挖草坯,在地边垒起“熏烟塔”。夜间为了观察霜情,全社除了老弱病幼,都住在地边的帐篷里,班准也和社员们一样值夜班。霜兆一来,全社三四千个“熏烟塔”一齐点火,整个山谷烟雾迷漫,驱霜防冻。班准和社员们就这样白天抢收,夜晚驱霜,奋战了二十七天,战胜了一场大雪、九场霜冻,夺得了大丰收,全社粮食产量比一九七一年增长百分之十五点四。
改天换地的闯将
洛扎县座落在喜马拉雅山深处,境内雪山矗立,冈峦起伏。近年来,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决心改变山区的面貌。在这场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很多藏族女干部是冲锋陷阵的闯将。
曲吉麦公社第一生产队队长拉觉,今年五十三岁。解放前,她从九岁起就跟着母亲给领主干活,当了二十二年朗生(家奴)。民主改革后,拉觉当了乡干部。人民公社成立后,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第一生产队队长。从此,拉觉更加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为了改变山区面貌,拉觉踏遍了全队的山山水水,勘察规划。队里哪块地是什么土质,该施什么肥料,适合种那些作物,她都了如指掌。在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她那里困难那里上。台拉山下,有一百多克地因为缺水产量低,队里决定从山后的深谷里引泉水、雪水下山。隆冬腊月,拉觉带领翻身农民开进了老山沟。她一马当先,从山上背来一块块石头垒渠道,又挖来一块块草坯垫渠底。背草坯时,汗水湿透了内衣,草坯上的冰渣浸湿了外衣,寒风一吹,衣服冻成了冰板。社员们劝她休息,她说:“旧社会,我们奴隶白天是牛,晚上是狗,没日没夜地干。今天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干部应当走在前边,再累我心里也甜。”在拉觉的带动下,群众革命干劲更大了,终于修出一条十里长的盘山水渠,使一百多克地浇上了水。
一队的大部分土地在山坡上,水土流失,影响了生产发展。一九七○年底,他们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第一件事就是修梯田。拉觉带领社员在低产的坡地上,挖沟打地基,象盖房子一样垒石筑墙,然后翻地、平地,拣出杂草和石头,再从其它地方运来好土。工地上,凛冽的山风卷着沙石,刮得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冻肿了手脚和脸,但他们困难再大不低头。白天,拉觉和大家一起砌墙,夜晚又趁着月光平整土地。社员们大干了六十天,修起十五克梯田,围墙高一人半。
几年来,拉觉坚持不懈地带领社员改天换地。如今,这个祖国边疆的山村,深谷两边层层梯田,山腰上是披云挂雾的条条水渠,在雪山银辉的映耀下,显得分外壮丽。近两年来,生产队的粮食连年获得丰收。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