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开革命干劲之花 结多快好省之果——记山西平定县黑白铁社的一场激动人心的战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07
第3版()
专栏:

开革命干劲之花 结多快好省之果
——记山西平定县黑白铁社的一场激动人心的战斗
问题
去年七月中旬,山西平定县黑白铁社连续收到长治和大同两个灯泡厂的来信。信里都指出:你社制造的灯头,玻璃没压好,铜皮没粘牢,边口不够齐,镀锌有问题,这样不合格的产品,我们怎么能用呢?
去年三月底,省轻工局给这个黑白铁社确定了用户。四月底,他们发出了第一批产品。五月间,长治灯泡厂曾向这个社的领导提出过质量问题,但未引起注意。这两封批评信,如同点起两把火,使整个黑白铁社轰动了。为这事,人们议论着、争辩着:
“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咱这设备条件,搞新产品,谁能保险就没一点毛病?”
“话可不能这样说,咱工人的章程上那一条规定条件差就可以出废品?”
“都怪咱贪多不求好。当初计划定低一点,也不至于出这问题。”…………
那是一九七○年夏季,这个自负盈亏的小手工业生产单位的工人,听说山西几家灯泡厂都急需灯头,可是供不应求。大家于是凑到一起说:“灯头不就是个铁壳壳,这玩艺有啥了不起,咱试试看!”他们找来废灯泡,敲掉玻璃球,照着废灯头的尺码干了起来。他们凭着一台缺胳膊少腿的皮带车床,反复试验几十天,终于试制成功了。
一九七一年,他们生产了一百二十万个灯头。到了一九七二年,他们决心完成两百万个的生产任务。然而,事情并不一帆风顺。少数领导同志由于满足于新产品“上马”了,上级表扬了,忘乎所以了,抓质量也不认真了,于是产品质量开始下降,而且日益严重起来。有一个时期,工人们发现烧出来的玻璃颜色不对,建议改造一下炉膛,有的干部却说:“对付着来吧,停一天炉就得少产好几千个灯头呢。”又有一次,有个老工人看到一批准备运走的灯头不合格,就向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得到的回答还是几句老话:“咱这破摊摊还有啥讲究头,用户不嫌赖就将就点吧!”
被动局面就是这样逐渐造成了。
决心
问题发生以后,县轻工局党总支副书记郑子英马上到这个社来蹲点,帮助解决产品质量等问题。
俗话说:“七月的核桃,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也红了皮。”老郑想:“上半年生产的灯头中,正品只有二十六万个。下半年不生产一百七、八十万个,就完不成任务。眼下快到七月底,有人认为大局已定了,那么今年到底还能生产多少成品呢?”
老郑提出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一场辩论。
有人说:“反正是人过四十五,庄稼到‘去暑’,一年丢了七个月,说啥也迟了。”
也有人说:“事在人为,只要大家拧成一股劲,充分发挥积极性,二百万说不定能完成。”
更多的人却说:“说不定可不行!完成任务是我们的责任,多快好省是我们的本分。计划二百万,一个也不能欠,咱现在就是要说定!”
“对,莫说晚了七个月,天塌下来也要顶,只要咱鼓起劲头往前追,铁手里有的是回天力!”
领导成员在群众大辩论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决心和群众同心协力地干,在八月间攻下提高质量和增加产量的关。
攻关
如何攻关呢?他们依靠群众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术革新,向技术革新要质量!向技术革新要产量!向技术革新要时间!
首先,机工组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喜讯:原来给灯头压玻璃用手工操作,速度慢,质量差。机工组的同志们经过日夜琢磨,利用本单位的废材料改装了两台脚压转盘机,既能保证产品质量,又解放了人的双手,工效整整提高了三倍。
接着,玻璃组又创造了鼓舞人心的事迹:过去,玻璃炉过小,温度不正常,烧出来的玻璃五花八门,一天仅能供应三千个灯头的料。现在,老工人岳福巨在大热天钻进炉膛,重新改革了风道,把燃缸由原来一百号的换成三百号的,不仅解决了质量问题,工效也提高了将近四倍。
最后,镀锌组也取得了激励人心的成就:工人们扩建了镀槽,加大了滚筒,使工效猛增了六倍。
正在大家急起直追赶任务的时候,镀锌出来的灯头突然发现有“黑头”现象。这在过去算不了什么,这次却引起了跟班劳动的支部书记尚九林和支委朱砚田的重视,立即组织大家批判“重数量,轻质量”的错误思想,连夜进行化验,调整溶液,把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胜利
九月三日,是黑白铁社不平凡的一天。八月攻关中试产的产品,经过用户现场试验,质量完全合乎标准。大家决心要把前八个月欠的账,在后四个月全补上。因此,挂在墙上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行大字显得格外亲切。
遵照总路线精神,大家求多求快。一次,燃料发生了困难,眼看有停炉的危险。在这节骨眼上,大家提出了“宁肯多流一身汗,不叫停炉半分钟”的口号,一晚上,从四十里外的煤窑上突击运煤八千斤,保证了正常生产。冲压小组十二个职工,十一个是女工,她们当中有的家务事很多,有的身体较差,可是在整整四个月时间里,没有一个人迟到早退,没有一个人叫苦说累,大家团结一条心,苦干加巧干,日产量由原来的八千,一下子增加到两万。
遵照总路线精神,大家求好求省。七个月的废品追回来以后,一算账,仅成本就损失三万五千元。大家决心“针上削铁”,弥补亏欠。为了节约,就在废灯头上做文章:把玻璃敲下来重新回炉,把铜皮拣起来重新利用,把铁壳加工出来重新镀锌。仅原料一项,四个月为国家节约五千元。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大伙的情绪一天比一天热起来。工人们争先恐后一身汗,干部们起早贪黑一身油。
转眼到了“冬至”,离年底只有十天了。按当时的生产进度,完成二百万灯头还得十九天时间。不知谁冒冒失失地说了句:“七二年多给咱们九天时间就没问题了。”这一说不要紧,可被大家抓住了,人们纷纷议论说:
“九天?九天算个啥,咱丢了七个月都快赶回来了!”
“是呀,九天有啥了不起,只要咱趁热打铁用劲赶,十天能顶二十天!”
十天激战开始了。机工组的同志们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抽出一半人力,前往支援冲压小组和玻璃小组;黑白铁车间的十七名职工赶完了自己一年的任务,立即分赴各组,协同作战;炊事员和管理员送水、送饭,支援生产第一线。这真是:工人阶级是一家,革命不分你我他,争分夺秒同心干,为的是秋后开出四季花!
时间在一分一刻前进,机器在白天黑夜转动。时序交了“二九”,离新年还有一天时间,工人们已经在喜报上写下了自己多快好省的战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两百万个灯头的任务不仅完成了,而且超额三千二百五十个;三万五千元的亏损不仅追回来了,而且赢利二万九千七百一十八元;成本还比去年降低百分之三点二。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