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增进友谊 发展贸易——英国工业技术展览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07
第4版()
专栏:

增进友谊 发展贸易
——英国工业技术展览会侧记
正是在中英两国政府达成互换大使协议一周年的时候,一个综合性的英国工业技术展览会,三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了。这些天来,每天有近两万人前往展览馆,参观英国人民在工业技术上的劳动成果,同英国朋友共叙中英两国人民正在日益发展着的新的友情。
走进展览馆,人们不仅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工业展品,而且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洋溢在这里的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气氛。英国朋友在一百四十多个展览台前介绍展品或进行操作表演时,常常会用他们刚学到的中国话“你好”来招呼你,用中国话“友谊”与你表示再见。他们也会邀请你看看悬挂在展览馆正中的巨幅图表。这幅宽十六米、高四米的图表,用统计数字显示了二十年来英中贸易增长的历史,说明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友好关系在不断发展。主持展览会的英国工展主席凯瑟克向人们介绍说,他们举办展览会的目标是“友谊第一,发展贸易第二”。
这次来中国参加展览会的,有英国三百四十多家厂商,有贸易界人士、工人、技术人员,共九百多位英国朋友。在展览馆的九个馆和广场上陈列着数千件展品,其中有介绍英国航空工业的飞机模型和发动机,有各种机床、电子设备、化工设备、采矿和发电设备等。许多观众参观后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英国工业技术发展的成就,看到了英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有的说,英国朋友在中国举办这样的展览会,无疑会增进中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早在展览会开幕以前,中英两国人民就为展览会的各种筹备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那是在一九七二年十一月,经过英国朋友的精心准备,全部重达上千吨的展品开始从伦敦启运。这些展品在今年二月中旬运到我国天津新港。货船靠岸的当天晚上,新港码头工人立即把各种展品卸下轮船,迅速地装上火车。接着,铁路工人又把展品比预定时间提前运到北京。二月二十七日,在北京西直门火车站通往展览馆的铁路专用线上,六十多名首都工人正在为搬运展品忙碌着。这时,筹备展览会的一些英国朋友闻讯赶来,参加了搬运。英国朋友对工人说:“你们太辛苦了!谢谢你们。”工人们说:“为了展览会早日开幕,为了中英友谊!”经过三天紧张的搬运,展品全部提前运进了展览馆。
为了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伦敦的一位英国朋友专门编制了一个英、中对照的口语小册子,封面上用中文印着“促进中英人民友谊”的字样。这次来中国参加展览会的英国朋友几乎人手一册。常常可以看到英国朋友打开小册子,在练习说中国话:“你好”、“谢谢”;在充满热烈气氛的宴会上,可以听到英国朋友用中国话提议:“为友谊干杯!”
在展览会展出期间,中英两国技术人员就二百多个工业技术专题,共同进行了座谈和讨论,为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天来,在友谊宾馆,每天有几十个技术座谈会在同时进行着。在各个座谈会上,有的在演技术电影,有的在放幻灯。有的是英国朋友在讲解,有的是中英两国技术人员在进行热烈讨论。每个座谈会都洋溢着中英两国技术人员友好、合作的气氛。
三月二十九日,在友谊宾馆的一个会议室里,英国朋友华特曼先生正在讲解计算机控制系统问题,旁边的哈格曼先生协助他放幻灯。华特曼先生时而在黑板上作图解,时而指着幻灯作说明。他们讲解认真、耐心,博得在场中国技术人员的赞扬。就在这里听英国朋友讲解的李书铭工程师,曾在去年六月随中国一个参观团到英国考文垂市参观一家工厂,结识了这个工厂的华特曼和哈格曼。现在,他们在北京重逢,格外高兴。休息的时候,李书铭同英国朋友热烈握手、交谈,大家愉快地回忆起在英国一起相处的情景。那时,哈格曼听到中国同行来到考文垂,便亲自开车到旅馆接中国朋友到他们工厂参观。哈格曼虽然年龄已五十开外,但他始终热情地陪同参观团参观了三个工厂。仅仅两天的相处,他们就成了很好的朋友。临别时,宾主都说:“再见,明年三月在北京见!”这次,华特曼对中国朋友说:“我们带来了英国人民的友谊,也一定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回去。”
英国“四十八家”集团是与我国进行将近二十年贸易的老朋友。这次他们中不少人参加了展览会。这个集团的成员兰伯特先生同中国贸易界人士曾经有过多年的友好往来。去年,他在英国亲自接待了一个中国的参观团。他珍视同中国朋友的友谊,把当时报纸刊登的他与中国朋友合影的照片剪下来,很好地保存着。这次,兰伯特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一直随身带着这张照片。当他见到中国朋友时,就拿出这张照片激动地说:“这是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我为英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感到自豪!”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