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灿烂的珍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08
第3版()
专栏:

灿烂的珍珠
张洪舜
春日融融,鲜花艳艳。在一个风清气爽的日子里,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珍珠村。
站在村南的路口上一看,嘿,我真被家乡的美景陶醉了。村西是碧波滚滚的江流,村东是果树丛丛的青山,田野是葱翠嫩绿的新苗,故乡啊,故乡,你简直是一座美丽的花园!
走了一会,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水塘,塘里微波荡漾,清澈见底,光洁的水面如同一面明镜,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正看得出神,忽然从村子里走过来一个人。越来越近了,我才看出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姑娘。我刚想招呼一下问问路,不料,她身子一纵,“扑通”一声跳进水里。这是怎么回事?!正在我着急的当儿,她却在塘中间浮了出来。她手里捧着个什么东西,看了一阵,又放到水里。我喊道:“快上来吧,别出什么岔子!”听到喊声,她抬头看了我一眼,忽地一个猛子扎进水里。不一会儿,只听眼前的水面哗啦一响,钻出个水淋淋的面孔:“金参谋,你回来啦!”说着三步两步跳上岸来。我仔细一看,这不是下乡知识青年翠玉嘛!
这女孩子三年前我见到时还挺瘦小,现在看上去壮实多了。她那张圆圆的脸膛,红光净亮,两道眉毛象用丝线绣上去的,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深邃透明,两条扎得紧紧的短辫,如同两根粗粗的鼓槌。翠玉上前抢过我手中的提包:“来,我给你提。”说着,我们便向村里走。她边走边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咱村人工养殖珍珠成功啦!”她刚才下塘就是检查养珠的河蚌。
珍珠,这是多么闪光的宝贝!
珍珠,这种极其贵重的药材和装饰品,如今竟生长在我的故乡——过去被人称做蛤蟆塘的穷乡僻壤,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喜事啊!
吃了晚饭,乡亲们聚集在一起,又唠起了养珍珠的事。这个说:“要说这事,真该给翠玉记上一功哩!”那个讲:“翠玉花的心血最多,不管刮风下雨,哪天不去塘里看几遭,这不是,衣服还没干呢!”
翠玉见大家摆她的功劳,脸却红了起来,干脆推开门跑了。
乡亲们散去后,我想到养珠场看个究竟,便向村南的水塘奔去。
这是个月白风清的晚上,月亮在淡云里穿行,田野、山峰、村庄、河流都披上了银色的光辉。我刚走出村头,忽地从岔路上传来一阵敲钢击铁似的调门儿:“那不是金泉子吗?”听这声音就知道是老支书,我急忙上前:“陆大伯,你还没睡!”
“孩子们没白没夜的忙火,我能躺得住吗!”大伯按上了一锅子烟,便和我边走边谈地来到了水塘边上。
我们走到塘北沿,蓦地,从南边传来一阵笑声。在月色下,隐约有几个人在干着什么。我说:“大伯,那是翠玉她们吧?”“不是她们是谁!”老支书说:“为了养这珠子,翠玉动了多少心劲,可真是名不虚传的‘珍珠迷’!”
翠玉自小生长在城市,一九六九年夏天,初中刚毕业,就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号召,行李卷一打,来到了这偏僻的农村安家落户。到了村里,她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社员们一起学习大寨,战天斗地,一锹一镐地建设着社会主义新农村。
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翠玉她们几个姑娘提出一项建议:要人工养殖珍珠。“庄户人养珍珠,这真是天下奇闻!”一时间,好些人不相信,可老支书陆大伯和广大贫下中农却拍手叫好:“想得对,有志气!”坚决支持她们。
为了给队里节省开支,她们自力更生,因陋就简。没有手术室,自己盖;没有操作台,自己做。到河里抓回几筐蚌,就试验开了。开始几个女孩子干得挺心盛,谁知,河蚌手术后吊放在塘里没几天,全部死掉了。第二次吊放,又没活成。第三次吊放,仅活了几只。连着几次挫折,有的人灰心了。可翠玉却不信邪,她说:“咱不能失败了几次就打退堂鼓,为了给国家增添财富,就是下海挖龙眼,也要抠出珍珠来!”这时候,老支书陆大伯来到了养珠小组,带领她们反复学习《实践论》《矛盾论》,帮助她们总结经验教训,使大家增强了信心。
在那年的三九,大风雪连着闹腾了好几天。广播喇叭说,最近几天将有一股大寒流。听到这个意外的消息,大家都着急了。人们知道,水塘比较浅,如果大寒流一来,翠玉她们吊养在塘里的河蚌,就要全部冻死。
风,越来越大;雪,越来越猛。暴风雪撕扯着树木和屋顶,也撕扯着人们的心,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办法。就在这时,只见翠玉拉着个爬犁向村内奔来,她浑身沾满了冰雪,简直成了雪人。在她的爬犁上用花被包着个什么东西,还用绳子捆得紧紧的。都火烧眉毛了,翠玉怎么搞起这个,真是令人迷惑不解。等她拉到屋里一看,噢,原来被子里裹的是一口大缸,缸里装的是河蚌。紧接着其他几个姑娘也拉着爬犁回来了,她们说,是翠玉想出这个好办法,把河蚌转移到屋里。这下子,人们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这当儿,一个社员过来摸了摸翠玉那两床沾满了冰雪泥水的被子说:“翠玉,你这保温缸做得真管用,可惜这被子糟踏了!”翠玉一边挪缸一边说:“只要保住蚌,给国家养出珍珠,舍出什么也值得呀!”听了翠玉的话,一个叫秋芳的姑娘笑了:“翠玉姐满脑子装的都是珍珠,连晚上睡觉还喊珠子养成功了,简直成了‘珍珠迷’!”从此,“珍珠迷”这个绰号就传开了。
现在,陆大伯又提起来,我说:“那年冬天那么冷,能保住蚌可不容易呀!”“就是啊!”陆大伯连连点头说:“天是冷,可翠玉的心是火热的呀,她白天晚上守在缸边,整整劳神了一个冬天,二百多只河蚌,一只也没遭损。”陆大伯停了一会又说:“常言说功夫不负有志人,这珠子到底养成啦。为了纪念咱庄户人养珍珠成功,大家一致赞同把咱村改名为珍珠村。”
我和陆大伯唠着唠着,不知不觉转到了水塘南边。说来奇怪,刚才还见到人影,这会儿怎么没有了?我们正纳闷,突然“格格格”一阵笑声,打芦苇丛里跳出好几个姑娘,她们调皮地向老支书伸了伸舌头,走上岸来。翠玉说,这几天很热,塘里的水有些下降,装上珍珠片的河蚌是最怕晒的,在大热天,露出水面一天就要死掉。她们今晚是连夜往塘里加水。我四外一瞅,原来离塘边八九十米的地方,周围有好几口井,井口通往塘边的地方挖了深深的流水沟。我以敬佩的口吻说:“你们这些青年,可真是改天换地的闯将啊!”
翠玉望了望远方:“现在我们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要实现彻底改变家乡面貌建设好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今后的路还长着呢!”她指了指水塘,“就拿咱这河蚌育珠来说,就不够理想。过去我们用的那种蚌,只能装三四十个珍珠片,前天我们去卧龙湾看,那里的蚌大得多,足能装五六十个珍珠片哩。要是我们把珍珠养得更多些更大些,对国家的建设就多增加一份力量啊!”
陆大伯怕姑娘们累着,招呼她们坐下休息一会儿。他在鞋底上搕了搕烟锅说:“卧龙湾离咱这十五里路,还得翻山过沟,你们抓蚌去,本来队里准备明天派个车去,可今天上午接到公社电话通知去拉化肥,车马就没工夫了,你们晚几天去吧!”
“不”,翠玉忽地站起来说:“咱把土篮大筐都准备好了,明天起个大早走,半上午就回来了。我们已经作了分工,秋芳留在家里取珠,我和其余几个人去抓蚌!”
休息了一会儿,她们又去摇井上的辘轳,那潺潺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曲,又向塘里流去……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老支书陆大伯来找我去看珍珠。我们跑到塘边时,秋芳已把珍珠取了出来,用一块红布包着,放在桌子上。秋芳把红布包一打开,霎时,人们赞叹声响成一片:
“哟,真是上等好珠!”
“哎呀,真叫棒,直门儿晃眼睛!”
这是北方晴朗春日中最明媚的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把它那千万条耀眼的金线,强劲地照射过来,一颗颗珍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明亮。
我正看得眼花缭乱,忽地远处响起了嘹亮的歌声,一看,是翠玉她们抓蚌回来了。翠玉挑着一担河蚌,走在前面,几个姑娘和小伙子跟在后面,有的挑担,有的抬筐,一个个都沐浴在灿烂的金光里。
我看看珍珠,再看看翠玉她们,顿时心潮澎湃。我觉得在翠玉她们的身上也好象在闪闪发光,那光芒,也象珍珠的闪光一样绚丽动人。
是啊,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的每一个革命青年,不都是一颗灿烂的珍珠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