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天津地区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认真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10
第4版()
专栏:

天津地区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认真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河北省天津地区各级党组织认真做好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在这个地区插队落户的四万多名知识青年,在党的关怀和贫下中农的教育下,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不断经受锻炼,正在茁壮成长。
培养革命接班人是世世代代的事业,要孜孜不倦地做下去
天津地区是接收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比较早的一个地区。十几年前,知识青年邢燕子和侯隽,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先后到这里扎根农村干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更加深入人心,广大知识青年满怀高涨的革命热情,更加自觉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来到这个地区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越来越多。在这一新的形势下,中共天津地委先后多次召开有各级党委负责人参加的会议,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青年运动的一系列指示,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等谬论。大家深刻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一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不是什么权宜之计,而是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是站在那个阶级立场,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大家表示,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把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当成世世代代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做下去。
各级党组织认识到做好这一工作的重大意义,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下乡知识青年工作的领导,建立专门机构,确定一名副书记或常委分管这项工作,做到定期研究,经常检查。天津地区和各县的负责人,在下乡检查工作或蹲点时,都经常去看望知识青年,了解他们的劳动、生活和思想情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一些问题。地委主管这项工作的副书记,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工作的先进经验。
为了把下乡知识青年工作抓细、抓好,各级党组织都注意发动贫下中农加强对知识青年的教育。现在各社、队普遍建立了有干部、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代表参加的“三结合”领导小组,选派适当的老贫农做知识青年的老师,使知识青年在政治上、生产上、生活上都有人管。
抓住路线这个纲,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工作中,天津地区各级党组织注意抓住路线这个纲,根据知识青年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使广大知识青年沿着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
知识青年从城市来到农村,环境变了,生活开始时有些不适应,思想产生斗争是很自然的。各级党组织和贫下中农便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理想和前途、在农村干一阵子还是干一辈子等问题。各社、队还经常请老党员、老干部、老贫农给知识青年讲村史、家史、两条路线斗争史,组织知识青年利用假日瞻仰革命烈士墓和参观阶级教育展览,对知识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各级党组织还特别注意组织知识青年投入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让他们在斗争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几年来,这个地区有计划地抽调了六千多名知识青年参加农村斗、批、改宣传队。这些知识青年和广大干部一道深入各生产队开展工作,落实党的各项政策。通过这一实践,知识青年对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觉悟,增长了才干,因此,更加坚定了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蓟县潘庄子是一个出名的后进队。从天津来到这里插队的高宝凤等三名知识青年,参加了斗、批、改宣传队,带头揭开了大队的阶级斗争盖子,和群众一起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使这个大队很快出现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新气象。在斗争中,他们提高了觉悟,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高宝凤入了党,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委员,另外两名青年也加入了共青团,分别担任了团支部副书记和民兵排长。
在教育中放手使用,使知识青年发挥所长
天津地区各级党组织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知识青年的作用,始终坚持在教育中放手使用,在使用中继续进行教育。各社、队根据知识青年的特点,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都能各尽所长,大有作为。现在,全区四万多名下乡知识青年中,除三千六百多人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外,还有九千多人担任了会计、保管、教师、赤脚医生、农技员、农机手等各项工作。广大知识青年在各条战线上努力工作,被广大贫下中农称为阶级斗争的闯将,生产斗争的突击队,科学实验的尖兵。担任文安县苑口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知识青年崔伯友,率领群众和下乡知识青年,战天斗地,挖渠治碱,使过去“春天返碱白茫茫,夏季雨涝水汪汪,丰收不过百斤粮”的穷苑口,彻底改变了面貌。从一九七○年以来,粮食产量连续跨过《纲要》,在大旱的一九七二年,平均亩产超过八百斤,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成为天津地区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
天津地区有许多社、队成立了有干部、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组成的“三结合”科学实验小组,知识青年们积极开展密植套种、改良土壤、培养良种、改进耕作方法、制作菌肥等科学实验活动。在蓟县前牛宫大队插队的五名知识青年,几年来经过科学实验,先后培育出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优良品种三十万斤。一九七一年这个大队种植的农作物全部用上了良种。他们培育的良种还支援了本县和外县二百多个大队。一九七一年这个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八百零三斤,去年在大旱之年,又夺得了亩产九百一十斤的大丰收,其中知识青年的试验田,亩产达到一千六百七十斤。这个大队实行科学种田的先进事迹,在全县引起重视,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广大知识青年还积极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热情地为贫下中农读报纸,办夜校,搞宣传,排演文艺节目,活跃了农村的政治文化生活。由于各级党委注意发挥下乡知识青年的作用,并在使用中坚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青年们较快地成长起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突击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