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不追求个人享福 努力为人民造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11
第2版()
专栏:

不追求个人享福 努力为人民造福
黎华同学:
你来信说,在你们那里,大多数同学决心扎根农村干革命,但也有少数人看到农村暂时比较艰苦,想另外找个舒适的工作。我觉得,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农业劳动和艰苦的生活,这是关系我们知识青年能不能在农村安家落户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记得六年前,当我们刚踏上九眼塘这块土地时,眼前只有茅屋一间,荒山一片。上山开荒,土又硬石头又多,一镐挖下去,火星四溅,虎口都震疼了。有的同学眼望荒山,手摸血泡,脑子里翻腾开了:在这穷地方干一辈子,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党支部书记陈圣作看出了同学们的心思,及时组织我们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又领我们到附近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一带过去都是三年两不收的穷山沟,在贫下中农的辛勤劳动下,才逐步改变面貌,粮食亩产跨过了《纲要》,荒山变成了果园。我们深深感到:贫下中农以农为荣的思想境界,是十分崇高的。我们到农村来是干革命的,不是来享福的,应该同贫下中农一道,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九眼塘的落后面貌,建设美好幸福的生活。
打这以后,我们以贫下中农为榜样,为革命吃大苦,耐大劳:严冬顶风冒雪修水利,开挖梯田;盛夏在刺鼻的硫磺地里撒石灰,治酸改土;累了唱一支革命歌,渴了饮几口山泉水。经过我们几年的艰苦努力,九眼塘逐渐变样了。过去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有的建成了茶园,有的栽上了果树,连过去那片寸草不长的硫磺地,也改造成了稳产高产田。从一九六八年以来,粮食亩产两年跨《纲要》,两年超千斤,去年达一千四百多斤;多种经营也有了较大发展。我们用自己积累的资金,还购买了手扶拖拉机、抽水机等,向农业机械化进军。
黎华同学,从改造九眼塘的斗争中,我逐渐体会到:是为个人享福还是为人民造福,这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革命青年,应该以“改造世界”为己任,自觉地在艰苦的地方扎根,安家落户。要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肩负的任务是十分光荣的。让我们继续努力奋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祝你进步
同学 符爱平
(寄自湖南省衡南县接观公社九眼塘知识青年专业队)
编后
看了这两封下乡知识青年的书信,着实令人高兴。
这两个知识青年以十分自豪的心情,向他们的同学介绍了自己在农村生活和战斗的情景,写下了自己的深切体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广阔天地,使他们的视野广阔起来;火热的劳动和斗争,给了他们火热的革命感情。毛泽东思想的哺育,贫下中农的教育,使青年们很快成长。他们爱上了农村,他们把斗争看作幸福。这再一次证明: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我国青年一代身上发生了深刻影响;毛主席指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一条光辉大道!
战斗在农村的知识青年们,欢迎你们把在实践中感受最深的体会、交流经验的书信寄来,我们将选登一些,使更多的人了解你们的战斗生活,得到鼓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