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阅读
  • 0回复

“几家欢乐几家愁” 安阳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05-25
第2版()
专栏:

  “几家欢乐几家愁”
安阳杂记
“一城官,半城民,老百姓来不算人。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民遭殃。”
在安阳城内流行于街头巷尾的这个民谣,就是该城一幅很好的画像罢。
安阳街上到处是兵,到处是官。兵,至今穿着棉衣,官,穿着“呢子”。据说这里国民党正规军有四万多,收编的伪军李英、王自全还不在内。文官呢?有三个专员公署,有磁县、武安、内黄、大名、邯郸、成安、安阳等八个县政府。还有威气凛凛、杀气腾腾的八个县的党官。
安阳全县,按国民党新的行政区划,共有二十八个乡镇,在他们手里的只有九个。这占三分之一的九个乡镇人民,在层层叠叠的压榨下,现已滚出死亡线上了。据前任汉奸县长孙子青的有收据的给养统计,单就今年元月份说,麦子即征到一百一十六万斤,柴草加倍,八百余万斤。此外还有工征料,如铁道枕木共征一万五千根,每根售价万余元,便是一万万五千元,而实际每根只给价五百到八百元不等,连运费也不够。自国民党接收后至三月初有条据征用的款额,已达六十万万。一贯压迫老百姓的伪军,在得到所谓国军博爱之后更加猖狂了。著名的铁头汉奸李英,不过一千余人,假借三个名义,领取三份六千人的薪饷。他的部队下了乡,还得要人民“招待”,每村招待费用,又增加到全村费用百分之四十。他移防一次,买锅一次,安阳城关仅摊派费用在三百万元以上。士兵拿着路条,可以到保甲长那里随便要东西,又可以带着妓女去洗澡,闹得乌烟瘴气。汉奸土皇帝王自全部下的干部,以各种名义吞并老百姓的土地,老百姓的血液干痼了,他们都肥胖起来,现有一两顷地的很多。别的军队好不好呢?据我所知,所不同的,仅仅是他们口头上好讲什礼义廉耻,实际行动,大体都差不多。
“当老百姓的不能活下去了!”各个村发出了这样的怨恨声。老百姓差不多每天只能吃到一顿稀饭,至多两碗,一个村庄中已饿死一千多人了。可是不死的还得束紧腰带,叫你参加反共组织——壮丁队,国民兵团,受特务训练,还发给五大“证”,什么公民证,通行证,迁居证,小贩营业证,乞丐证。公民证和敌人统治中国人的“良民证”一模一样,不过上边加了一个“青天白日”。
要瞧瞧敲诈民脂民膏的达官贵人的生活吧!
天上飞来的“接收”英雄,剩下钻出来的“爱国志士”,日寇投降后,都在八仙过海,各显身手,“你的也是我的”,到处乱抓,争房子,争汽车,争沙发,前门封而后门跑,大门关而小门开。县政府封锁的房子,专署夜里把封条悄悄的撕了,一会儿,军队又把专署的封条又撕了。军官都在忙着做美式的呢子军服,每身十五六万元,胸前再挂上“V”字的胜利证章,坐着汽车,在街上鸣鸣的驶来驶去,多么“光荣”啊!他们更善于酬酢,每桌席二三十万元,在这个盛宴上不是为这个“抗战有功”的将军干杯,就是为那个“地下工作者干杯”,觥筹交错,乐何如之!酒后茶余,再来四圈“马将”,输赢辄又是几十万。在这里人民的饥饿声,还能喊醒他们的“人性吗”?
安阳在战前是豫北的文化城,高初中有八个,学生有三千多人。自国民党接收后,省立安阳高中,和省立初中也跟着迁回来,但学生总共不过廿百多人。私立学校每个学生要缴学杂费两三万元,贫苦子弟,只有望校兴叹!因而造成这样现象:一面是失学的学生徘徊街头,一面是学校空空如也。小学共接收了五个,四十八班,共一千七百多人,有的还在念着敌人留下的新民课本!
学校被党棍子把持着。河南省立第二高中,校长是CC分子杨振东,训育主任是复兴分子吴佩林,彰德中学校长黄伯英,他是安阳三青团的负责人,……。三青团在各个学校里大肆活动,强迫学生参加,不参加,就有奸匪嫌疑。在这种情形下,彰德中学三分之二的学生“党化”了,省立高中四分之一“党化”了……实际学生已没有读书的自由了。
安阳老百姓说:国军接收后,连“敌伪时代”也不如了!这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五月十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