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友谊的交响——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在北京访问演出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19
第4版()
专栏:

友谊的交响
——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在北京访问演出侧记
四月春深,花开雁来。奥地利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朋友们,通过“音乐的桥梁”,迢迢万里,前来我国访问演出。他们精采的演奏,赢得首都听众的热情掌声;他们的友好活动,浇灌了中奥人民友谊的花枝。
这个来自欧洲音乐名城维也纳的乐团,有着悠久的传统,很深的造诣。在北京的四场演出中,他们以管弦作为“画笔”,在听众面前,成功地描绘出一幅幅壮丽、幽美的音乐画图,表现了维也纳交响乐团优秀、娴熟的技艺水平,给我国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在北京访问的整个过程,生动地体现了中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为了在四月十三日晚会上演奏中、奥两国国歌,乐团指挥威利·勃斯考夫斯基一到北京,就严肃而谦逊地多次征求我国音乐工作者的意见。排练过程中,他自己录了音,反复地加以琢磨,以求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为了表达对于我国人民的真挚感情,他们还与中国音乐工作者合作,演奏了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由于中奥两国不同的民族风格和文化传统,加上奥地利朋友们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国,时间又匆促,上午排练,晚上演出,困难之多,不言而喻。可是,他们细心地体会中国革命音乐的风格特点,每个细节,都仔细琢磨,反复排练。特别是常任指挥克劳狄奥·阿巴多,更是一丝不苟,常常热忱而谦逊地与中国的音乐工作者交换意见。经过认真、紧张的排练,终于在短短时间内,就能与殷诚忠很好地合作,掌握作品的速度、力度和层次的变化,并在当天晚上充满激情地演奏了这个作品。当演奏一结束,经久不息的掌声,有如春雷迸发。这是中奥两国音乐工作者初次合作的成功。阿巴多与殷诚忠,手拉着手,一再向听众谢幕。
奥地利朋友通过这次演出,表示回国之后要排练《黄河》这个作品。许多奥地利朋友还希望得到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唱片。当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时,又是那样兴奋,纷纷请殷诚忠签名留念。
短暂的访问,谱写了友谊的篇章;友好的交往,促进了相互的关系。为了便于维也纳交响乐团回国后排练《黄河》,中央乐团的笛子吹奏演员把两个中国笛子送给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同行;吹大管的演员,把自制的哨子送给吹大管的奥地利朋友。维也纳交响乐团也把自己演奏的贝多芬九部交响乐唱片、勃拉姆斯一套交响乐唱片,以及有关交响乐的一部资料,送给中国朋友。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小号演员还把他的小号嘴送给中央乐团的小号演员。在维也纳交响乐团访问北京期间,北京乐器厂的职工,还特地带着自己制造的乐器,到排练场请奥地利朋友作鉴定。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朋友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把该团的各种乐器搬出来,请他们参观,同时向中国朋友介绍了自己宝贵的经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随团乐器维修人员、经验丰富的乐器制作师,还亲自去北京乐器厂参观,热情介绍了自己的乐器制作经验。相互的关心,点点滴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杨柳新绿,百花争妍。在这大好的春光,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朋友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天坛、故宫、颐和园、八达岭和十三陵等首都名胜古迹。他们对于我国悠久的文化和艺术,十分欣赏。但正如一位奥地利朋友所说的,他们更高兴的是,终于有机会看到了新中国的面貌。告别北京前夕,乐团主席韦汉姆·黑勃纳教授热情洋溢地说,“我们来到你们这里,通过音乐这个桥梁,使我们获得了朋友。我们发现,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万里长城’。我们这次告别,将会成为未来友好和艺术交流的美好开端。”
中奥两国人民的友谊之花,必将日益绚丽;友谊的管弦,必将随着岁月的增长,日益共鸣、交响!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