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胸怀全局 大办农业——从秦川春耕生产看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革命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22
第2版()
专栏:

胸怀全局 大办农业
——从秦川春耕生产看领导干部思想作风的革命化
怎样加快农业发展速度?秦川地区的同志们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提出:必须破除小农经济的保守思想,树立办好社会主义大农业、为国家多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为加快农业发展速度,必须下苦功夫,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这是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领导干部如果受小农经济思想的束缚,必然目光短浅,因循守旧,只求够吃够用,不求对国家多作贡献。这样,领导生产必然缺乏革命气魄,只能修修补补,不能迈开大步。经过批修整风,秦川地区的同志们对小农经济思想展开斗争,领导思想作风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希望其他一些生产面貌改变不大的地方,也都从领导思想上检查一下,来一个大转变,迅速地把农业生产抓上去。 ——编者
早在“立春”之前,巍巍秦岭还在披冰戴雪,它脚下的秦川已经春意盎然。从潼关到大散关,从秦岭北麓到渭北高原,夺取农业新丰收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开展。
八百里秦川,包括渭南、咸阳两个地区和西安、宝鸡、铜川三个市,是陕西省粮棉主要产区。随着批修整风运动的深入发展,广大干部、特别是一些地、市和县级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正在不断改进。在繁忙的春耕生产第一线,到处可以看到县委的领导成员在那里参加劳动,领导生产。目前,秦川地区计划种植的三百七十多万亩棉田,绝大部分已经深翻。小麦冬灌和春灌面积都比去年增加。
破小农思想 立革命大志
怎样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秦川地区的一些县委深刻体会到:必须克服那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的小农经济思想,树立办好社会主义大农业,为国家多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两年前,长安县曾经提出一个口号,叫做“打一个农业翻身仗,争取不吃返销粮”,根本没有提对国家应该有所贡献的问题。今年,他们又提出了一个口号:“想社会主义全局,创世界革命大业,大打农业翻身仗,誓把长安变昔阳。”县委书记何思恭说:批修整风使我们改变了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明确了必须用总路线精神来办农业。县委领导成员怀着这种豪情壮志,同群众一起制订了全县农田基本建设长远规划,提出了一个彻底改变生产条件的建设方案,改变了象群众所说的那种“刮刮胡子洗洗脸,修修补补图简单”的小农经济的搞法。全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出现了新高潮。去冬以来,治沙改土的面积,新修的水利工程,植树造林的数量,都大大超过了往年。
地处秦川中心的武功县,自然条件比较好,可是有一些社、队前几年却要依靠国家供应一些粮食。因此,县委对解决粮食问题想得多,总觉得每年能完成征购任务,够吃够用,不向国家伸手就不错了。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一些社、队出现了重粮轻棉的现象。棉花产量上不去,还影响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在批修整风中,武功县委认真批判了这种眼光短浅不看大局的小农经济思想,大张旗鼓抓农业。去年虽然遭受严重的旱灾,全县粮食亩产还达到了六百四十斤,皮棉亩产达到八十斤,都比前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多,对国家的贡献也有所增加。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武功县委领导成员体会到:只有立足全局,才能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生产。今年刚过元旦,县委常委便召开会议,继续解决残存的小农经济思想。大家认为,去年丰收后在县委常委中出现的“差不多”和“保现状”思想,仍然是胸无大志不考虑全局需要的表现。会后,八名常委除留一名主持日常工作外,全部深入到春耕生产第一线,为夺取全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敢于驾重辕,不怕爬陡坡”
在秦川各地的春耕生产第一线,许多在批修整风中焕发了革命朝气的领导干部,以对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近几年来,泾阳县有些社、队在棉田套种红薯,影响了棉花生产。今年元月份,县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做出了决定,要求不在棉田套种红薯等作物。对此,一些社、队干部思想不通,认为套种红薯不一定影响棉花生产。这时,县委常委中也出现了不同意见。县委副书记朱万成经过调查研究,弄清了两个问题:一是在棉田套种红薯对棉花生产确实有影响;一是思想阻力主要在于社、队干部,他们怕不套种红薯影响粮食产量。朱万成把这些情况向常委会作了汇报,县委统一了认识,把原来的决定发了下去。以后,又深入基层,从路线教育入手,帮助社、队干部树立粮、棉双高产的思想,解决了这个问题。
兴平县的北?原上,有一条十多年前修建的渠道。由于渠系紊乱等原因,实灌面积还达不到原计划的三分之一。分管农业的县委常委马国祯对这个情况比较清楚。但他考虑到,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渠道进行扩建和改道,这就牵扯到一系列问题,弄不好还可能落埋怨。他再三考虑,没敢动手,问题就被拖下来了。
在批修整风运动中,马国祯提高了路线觉悟,认识到过去工作中犯错误受批评,并不是“出檐的椽肯着雨”,而是在路线上偏了“向”。只要路线正确,就应当勇挑重担,敢于负责。为了塬上粮棉的增产,他带领干部到沿渠社、队调查研究,提出了改造这条渠道的设想。县委根据他的意见,作出重建这条渠道的决定。马国祯又深入到社、队去认真发动群众,合理安排劳力,做到了水利建设、麦田管理、棉田备耕三不误。群众看到马国祯这种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称赞他是“敢于驾重辕,不怕爬陡坡的老黄牛”。
用第一手材料指导工作
秦川地区的一些县委的负责同志,经过批修整风,认识有了提高,十分注意“解剖麻雀”,掌握第一手材料。
扶风县今年小麦的施肥量大大超过往年,小麦的长势也比去年好。县委没有满足于这种现状,春节刚过,县委书记周永义和县革委会副主任薛敏哲就跑了全县三分之一的公社,调查麦田管理中的问题。他们向基层干部了解“三类田”的情况,大家都兴冲冲地说:今年三类麦田不多,不过百分之七、八,领导放心吧!这些话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到先进单位杏林大队去“解剖麻雀”,发现小麦“三类田”绝不止百分之七、八,而是百分之二十。他们又分析了小麦生长的其他不利条件。一方面教育大家克服自满情绪,加强麦田管理;一方面研究解决三类麦田增施肥料的问题,帮助群众广开肥源。仅仅二十天时间,三十万人口的扶风县就积肥四十四万大车,给八万三千亩三类麦田施了一次追肥。
蓝田县灞河沿岸川道地区十个公社,近几年来,水利事业发展很快。前年,他们依靠已建成的水利设施战胜干旱,夺得了丰收。去年,在干旱面前却减了产。去年的旱情的确比前年严重,但水利设施也比前年有所增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带着这个问题,县委书记刘凤鸣跑遍了这十个公社。在调查中发现:新增的水利工程虽多,但水源不足,县上过去只看到水利设施增加了,而没有考虑水源问题,盲目乐观,吃了大亏。
刘凤鸣还调查了大旱夺丰收的华胥公社拾旗寨大队的情况。这个大队没有单纯依赖抽水站,在三年内打了十一眼井,实现了井、渠双保险。他根据这些情况,为川道地区水利建设拟定了一个新方案:主攻打井,挖掘地下水,地上水和地下水并重,井、渠、水库三保险。县委批准了这个方案。刘凤鸣又深入社队,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了川道地区以打井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