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东风吹绿江海平原——南通棉区春耕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22
第2版()
专栏:

东风吹绿江海平原
——南通棉区春耕见闻
东风劲吹,春光暖人。在批修整风运动的推动下,南通地区广大农村掀起了春耕热潮。田野里,麦苗葱绿,菜花喷黄,路边、田埂上,一排排积肥、送肥的队伍,抬箩挑筐,络绎不绝;公路上,一队队满载化肥、农药的车辆,向农村疾驰,到处是一派春耕繁忙的景象。
干 部 作 风 大 转 变
南通地区共有六个县,二百六十八个公社,四万八千多个生产队。在访问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各级领导干部到第一线,参加劳动,指挥春耕。地委的同志告诉我们,去冬以来,由地、县领导干部带头,全区有六千多名干部深入基层工作。
我们访问了粮棉双高产的启东县。县委领导成员除留一人在机关处理日常事务外,其余成员按不同地区分工到三个片上蹲点。启东县是粮棉夹种地区,合理安排粮棉布局,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关键。起初,县委有的领导成员满以为经过总结和讨论,茬口布局落实了,不会再出什么问题了。今年一开春,县委副书记来到永和公社,他同贫下中农一块劳动时,发现有的生产队订的规划同实际作的不一样。有人主张粮食“迭”起来种,棉花“铺”开来种,以棉挤粮;有人认为“肚皮吃得饱,棉花才种得好”,主张多种粮田少种棉花。思想没有统一,规划也就没有真正落实到田块。
针对这一问题,县委负责同志同干部、群众一起,批判这种“自由种植”的作法。大家认识到:粮棉有争地、争肥、争劳力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不能以棉挤粮,也不能以粮挤棉。主攻方向都应放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粮棉一起抓。永和公社的同志们统一了思想,实事求是地落实了茬口布局。
县委领导作风的改变,有力地带动了基层。全县县、区、社先后有一千二百多名干部奔赴春耕第一线。希士公社只有文书一人在家值班,十九名公社干部打起背包,分别到生产队蹲点劳动。
政 策 落 实 肥 如 山
在如东县岔南公社,积肥造肥的群众运动方兴未艾,运肥的人群你追我赶;路边田角,高高的肥堆,满满的草塘。公社同志告诉我们,去冬以来,全社已积各种肥料二百五十多万担,比上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
一大队党支部书记周帮怀给我们介绍了落实政策大搞积肥的经验。去年冬天,党支部号召开展积肥运动,发现九队进度缓慢。什么原因呢?老周深入下去了解,原来是政策不落实,少数队干部片面地压低积肥的工分,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他就同这个队的干部群众一起反复学习有关政策,重新修订了社员投肥的计酬标准。政策落实,干劲倍增。积肥运动很快掀起高潮。
由于执行了按质论价的投肥政策,社员积肥数量多,质量好。家家门前都有一个草泥塘,翻开一看,肥质很好。过去有些生产队粗肥精肥价格一抹平,有些社员不愿多积肥,不愿投好肥。后来他们落实了政策,采取分等定级,按质计价,一月一评,当场兑现的办法,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许多社员把杂灰、青草同河泥、猪羊粪搅拌起来,沤制草塘泥,做到粗肥精制,精肥更精。今年一、二月份,全大队社员投肥四万六千多担,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把 心 贴 在 农 业 上
早晨,金色的阳光洒满田间,我们来到南通地区支农的先进单位——海安县丁所公社农具厂。
经过批修整风,这个厂的职工们牢固地树立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他们紧紧地把心贴在农业上,急农所需,为农所想,经常走村串队,调查研究,建立了“农机档案”。哪个队短缺什么农具,哪个队的机器磨损,要换什么部件,他们心里都有个账,及时组织生产、供应和维修,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上级物资部门拨给这个厂一批木料,让他们赶制几十只粪桶供应生产队。安排这项生产之前,厂党支部成员带领职工,逐队调查摸底,发现全公社有三百多只粪桶坏了,急需修理。就工厂来说,如果用这批木料加工新粪桶,工作量较小,利润较大;用来修旧粪桶,又麻烦又劳累,利润又小。但他们从农业的需要出发,决定先修旧的。木工们背着工具,深入田头场头,不怕麻烦,不辞劳苦,先后替生产队修理了三百六十多只粪桶和大批粪舀子。贫下中农对我们说:“我们想什么,农具厂就给我们办什么。支农先知农,服务到家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丁所公社农具厂的先进经验,推动全区二百五十五个公社农具厂,组织了二百七十一个巡回修理小组;一千多名干部、工人身背工具包,手推小煤炉,肩挑铁墩子,登门检修农机具。所到之处,受到广大社员热烈欢迎。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