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应举大队高举红旗夺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23
第2版()
专栏:

应举大队高举红旗夺高产
十五年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介绍一个合作社》这篇光辉著作里,向全国人民推荐了苦战二年改变面貌的封丘县应举合作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全大队(现为应举生产大队)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向前奋进”,在应举的土地上画出了最新最美的画图。
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中,应举大队的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制服了内涝,战胜了干旱,改造了盐碱,建设了高产稳产田。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一年,粮食平均亩产连续超《纲要》、过
“黄河”,棉花产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一九七二年,虽然遭到了旱、涝、低温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仍然获得了大丰收,粮食平均亩产六百零二斤,皮棉平均亩产一百零二斤,粮棉平均单产都比一九五七年增长了四倍多,比解放初期增长六倍多。一九五七年以前,这个队年年要由国家供应部分口粮。一九七二年,他们向国家贡献三十三万八千多斤粮食,八万多斤皮棉,集体储备粮达到十四万斤,社员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全大队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拖拉机、抽水机、脱粒机等各种机械一百八十多部,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林、牧、副的全面发展。
精神振奋除“三害”
解放前,应举大队土地严重盐碱化,经常春旱秋涝,种不保收。在反动统治阶级残酷压迫下,劳动人民过着极贫困的生活。全村一百三十多户,就有四十户出外逃荒,三十七户常年讨饭,七户卖掉了亲生的儿女。解放后,特别是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介绍一个合作社》发表后,干部、群众奋起对自然灾害作斗争,使全队面貌有了初步改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应举大队狠批叛徒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发扬“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精神,使全队面貌大变,快变,把应举这面红旗举得更高。大队干部深入到各生产队,同干部、社员一起重新深入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介绍一个合作社》,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他们说:“事在人为,地在人种。以前我们依靠集体力量和苦干精神,战胜了严重灾害,初步改变了落后面貌,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现在,我们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大干,快干,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大变,快变。”党支部成员和贫下中农代表一起,认真分析了本地的自然条件,总结了多年来对灾害作斗争的经验,制定了根除内涝、干旱、盐碱“三害”的规划。大家顶酷暑,冒严寒,农闲大干,农忙小干,一年四季不停工。几年来共开挖、整修大小排洪渠道一百一十多条,总长四千多米,修建桥、闸、涵洞十五座,实现了农、毛、斗、支、干渠五级配套,形成了一个排涝网。
在除涝的同时,他们又坚持打井。社员们说:“天不下雨我们下,龙王不来我们牵,用双手把地下的甜水挖出来。”他们组织了打井专业队,常年奋战,接连打机井二十九眼,并自力更生办电,把旱地变成了水田。
挖了排涝河,打了深井,增施了农家肥料,使大部分盐碱地得到了治理。可是,村南还有二百多亩牛皮碱地,一片白花花,下种不立苗,栽树不见长,人们称为“南大荒”。一九六八年春天,全队出动四百多人和两台拖拉机,把这块地全部进行了深翻,“活埋了盐碱”,荒地变成了良田,连续五年平均亩产都在四百斤以上。“南大荒变成了南大仓”。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应举大队的生产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抗灾能力大大提高。一九六九年以来,粮棉产量大幅度增长,一年一个样,一步一层天。
斗志昂扬搬碱岗
一九六九年,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应举大队又开始了新的战斗。
多年来,这里的劳动人民在小农经济的枷锁下,采取刮地皮、起碱土的方法,对盐碱作斗争,把土地起成了坑,碱土堆成了岗,不但没有治住盐碱,反而使土地越种越少,越种越薄。这里三千多亩土地上,就有大小盐碱岗五百二十多个,荒沟七十多条。这些盐碱岗和荒沟不仅占了地,而且排水挡路,浇地挡水,耕作不便,妨碍交通。社员们都说“千年碱岗万年害”。党支部决定发动群众搬碱岗,平沟洼,实现高标准园田化,夺取高产更高产。
一听说搬碱岗,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一九七一年初冬,全大队出动全劳力和辅助劳力五百人,马车、小平车、独轮车一百多辆,在西北坡展开了治碱岗大会战。党支部书记崔丙和把棉袄一扔,抡起铁镐打开冻层。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人人抢干重活,争挑重担。干了四十多天,搬完了碱岗,填平了沟洼,扩大耕地面积二百五十多亩。去年,在这里种的春高粱,平均亩产达到五百四十多斤。
在搬碱岗、填荒沟的同时,他们还因地制宜地把三千多亩土地全部进行了深翻平整,建成了一片片旱能浇,涝能排,上虚下实的条田、方田,进一步改变了生产条件,为夺取粮棉高产稳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意气风发夺高产
一九七二年,应举大队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焕发了冲天的革命干劲。这一年,从春种到秋收,虽然遭到了旱、涝、风、虫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广大干部、群众迎着困难前进,战胜了自然灾害,夺得了粮棉双高产。
去年春播时,久旱无雨,棉田普遍墒情不足;放水浇地,又会降低地温,推迟播种期。社员们说:“干旱不可怕,咱们有办法。”男女老少齐出动,把机井水引到地头田间,担水浇地,保证了适时播种。正当种籽出土时,有二百多亩棉田因久旱结成了硬皮,幼芽窝着脖出不了土,社员们硬是用手把棉花幼芽上面的硬皮抠开,换上湿土。这就保证了棉花一次全苗,茁壮成长。
去年八月,正当社员们满怀信心夺取秋季更大丰收时,一天夜里,狂风暴雨,来势极猛。党支部委员们立即带领群众排水抗洪。天还没亮,风还没住,雨还在下,他们就扛着工具下了地,很快把大面积的积水排光了。
排涝抗洪一结束,社员们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投入了新的战斗。有的田间渠道冲坏了,他们一条条修复好;有的地块被水冲了一道道沟,他们重新垫上土;玉米、高粱、棉花被刮得七倒八歪,他们一棵棵扶起来,经过精心管理,庄稼苗黑乌乌地长起来了。这一年,应举大队战胜了种种自然灾害,夺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丰收。
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九大”以来,应举大队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应举大队的干部、社员以此为起点,虚心找差距,继续向前进,决心大鼓革命干劲,夺取新的胜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