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逃荒路”上话今昔——记山西省长治县林移大队党支部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23
第3版()
专栏:

“逃荒路”上话今昔
——记山西省长治县林移大队党支部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
数九寒天,大雪纷飞。一支英姿勃勃的队伍,正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太行山挺进。这是山西省长治县林移大队的六十多名青年,正沿着老一辈人在旧社会走过的逃荒路,去他们的“老家”——河南省林县。
带队的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李龙太。他一路走,一路讲。旧社会那暗无天日的情景,一幅幅展现在青年们眼前。
六十五年前,林移还是一片盐碱水泊地。一九○九年,河南林县有几家穷苦人在当地活不下去了,逃荒来到这里,用玉米秆搭起几个草庵,算是安了家。后来,从林县到这里逃荒躲债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个村落。大伙为了不忘阶级仇,把村名叫做“林移”。
旧社会,林移的贫下中农过着“早上糠,午菜汤,晚上碗底捞月亮”的悲惨生活。解放后,林移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粮食亩产连年超千斤,每户平均植树一千三百株,成为全国林业战线上的先进单位。
生产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应该怎样珍惜今日的幸福,又如何开创未来的革命大业呢?这是从“逃荒路”上爬过来的老一辈人都关心的事。
还是在一九六五年春天,林移大队修起了第一座仓库时,老贫农杨同福就语重心长地对党支部书记说:“龙太,房修得这样好,要千万防止咱大队出败家子啊!”这句话象警钟一样,常常在老李的耳旁回响。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林移的年轻一代,蓬勃向上,生龙活虎,老李看了很兴奋。但是,也有少数青年怕苦怕累,讲吃论穿,老李看了,就要动一番心思。
为了使青年们牢记昔日苦,更觉今日甜,大队党支部在村东留下了“忆苦房”,在村南留下了“忆苦田”,不断给他们讲村史、忆家史。青年们的阶级觉悟、路线觉悟不断提高。可十个指头不是一般齐,总还有些青年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一次,老贫农崔志宽家里发生了一场小小的风波:农历八月中秋节,正赶着大忙,崔志宽的老伴早把过节的事儿忘了。临到做午饭时才想起来,她对老汉说:“今天是八月十五,做别的赶不上了,咱就吃小米闷饭,炒个地瓜粉条菜吧!”老汉说:“吃啥也行!”没想到中午两个儿子回来,一揭锅,嘟囔开了:“别人家不是饺子就是面条,咱端这饭出去丢人败兴!”志宽老汉听了这话,又是生气,又是难过。
这场风波,使志宽心里好久不平静。一天,他找到李龙太说:“大树株株要防虫,子孙代代要防修。给青年人光说还不够,咱能不能领着他们走走旧社会的逃荒路哩?”大队党支部采纳了崔志宽的建议。
去年“小寒”那一天,林移大队的六十多名青年,在李龙太带领下出发了。
从林县到长治的这条
“逃荒路”,有二百多里,沿途经过上百个村庄,跨过九座山峰。旧社会,老一辈人通常走三天,现在他们也决定走三天。
第一天上午,他们越过三座山峰,中午到了风岭脚下的赵城大队。村里的贫下中农听说他们要过风岭,都很担心,劝阻说:“这山高,那山高,都到不了风岭的半山腰。旧社会逃荒的人翻这座山,常被大风刮到山涧里。解放以后,没人走这条路了。现在山下修上了宽敞的公路,你们还是走公路吧!”
走风岭的逃荒路,还是走山下的公路?李龙太让青年们讨论。大家说:为了把老一辈人在旧社会受的苦看在眼里、刻在心上,我们要亲自踩一踩老一辈的脚印,亲自尝一尝旧社会的苦难,锻炼我们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
登山开始了,不是走,简直是爬。这二十多里山路,把大伙累得腰酸腿乏喘不过气来。到了顶峰,风裹着雪片和沙粒劈头盖脸打过来。这时,一件件往事,涌上李龙太的心头。他问大家:“这天够冷吧?这山风大吧?不过,你们现在挎包里带的是油饼苹果,穿的是毛衣毛裤,身上还披着大衣。我们那时候过这架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连两顿无处讨饭。那时候,要是身上有两个窝窝头,也不至于让大风旋到山沟里送了命……。”他指着一块大青石,对青年崔辰林说:“你爹爹就是在这块大石头后冻死的,你奶奶是坐在地上一步一步爬过风岭的!”他又指着青年李启胜说:“你爹为了躲债,就是在这腊月天的半夜逃出来的。过风岭的时候,要不是逃荒的人把他扶下山,也就冻死在风岭上了……。”
过了风岭不远,来到一个山洼里,他们召开忆苦思甜会。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梦想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青年们振臂高呼:“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
路上,青年们反复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
从林移到林县的这段“逃荒路”,整整走了三天。在林县,他们听了林县县委负责同志的报告。又用了三天时间,看了林县阶级教育展览,参观了闻名全国的“红旗渠”,还分别到自己的“老家”——八个公社、二十八个大队,请贫下中农讲村史、家史,并在“青年洞”召开了批判会。一批一比,他们对毛主席更亲,对刘少奇一类骗子更恨。他们决心把林县人民的革命精神带回林移。
第七天,青年们坐着汽车,顺着太行山上宽敞的公路,从林县返回林移。沿途,王蟒河下游的水库、桥上的水电站,阳高的化肥厂,小西天和风岭半腰的层层“大寨田”……,这些社会主义的新画图,一一映入青年们的眼帘。大家深有感触地说:“这一切胜利都是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