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阅读
  • 0回复

积极支持,具体帮助,共同前进——米山公社卫生院帮助大队巩固合作医疗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4-29
第3版()
专栏:

积极支持,具体帮助,共同前进
——米山公社卫生院帮助大队巩固合作医疗的调查
内容提要:山西省高平县米山公社卫生院,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路线斗争觉悟,积极支持合作医疗。他们派出调查组,走遍全公社所有大队,对合作医疗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具体地帮助各大队巩固合作医疗。由于医务人员深入群众,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政治思想和医疗技术都有了提高。
山西省高平县米山公社各大队于一九六九年春陆续地办起了合作医疗。到一九七○年底,有不少大队的合作医疗不能坚持下去,有的停办了。这时,公社党委提出让公社卫生院帮助各大队巩固合作医疗。卫生院的许多医务人员认为,合作医疗是新生事物,作为农村专业医务工作者应该给予支持。有的医务人员思想不通,说:“合作医疗不适应咱们这个地方的经济条件,办不好咱们也没法!”
为了统一认识,公社卫生院革委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他们把米东大队老贫农李秋贵请进卫生院来,给大家讲在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办合作医疗的优越性。公社卫生院革委会又组织医务人员到本公社合作医疗办得最好的南朱庄大队参观学习。南朱庄大队的经验证明,只要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医,充分发挥中草药、针灸的作用,合作医疗经费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而那种认为合作医疗“不适应本地经济条件”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通过路线教育,公社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认识到,办合作医疗符合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大方向完全正确。他们说,帮助大队办好合作医疗,是农村专业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首先从公社卫生院的门诊开始,对大队合作医疗站转来的病人,进行认真治疗,按照病情开方给药,尽量不开大处方,不给过头药,能为合作医疗站节约一分钱也是好的。他们还想方设法采用针麻做手术,减少合作医疗的开支。过去他们做一个阑尾炎手术,要收二十多元,现在只要收十多元了。
公社卫生院要帮助大队巩固合作医疗,首先要弄清情况。全社有哪些大队的合作医疗办得不好?应该如何办好?当时,米山公社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对这些问题都心中无数。怎么办?他们重温了毛主席关于“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有关教导,思想豁然开朗。他们组织了三个调查组,走遍了全社的二十一个大队,发现合作医疗办得不好的,有三种情况,并针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帮助。
一、有的大队党支部对办好合作医疗的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例如,侯家庄大队党支部认为他们大队劳动日值高,群众有钱,谁家有病,谁家请医生治疗就行了,办合作医疗是多此一举。大队赤脚医生上大学后,合作医疗就停办了。公社党委催他们再选拔一名赤脚医生,把合作医疗再办起来,他们一直拖延不办。调查组在公社党委的支持下,跟大队党支部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告诉他们,停办合作医疗后,社员看病吃药不方便,影响集体生产,帮助他们认识办不办合作医疗,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的大问题,是衡量干部群众观点强不强的一个标志。大队党支部成员的思想认识提高了,便将合作医疗列入议事日程,在公社卫生院的具体帮助下,又选拔一名赤脚医生,重新建立起合作医疗站。
二、有的大队没有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医的原则。例如,郭村大队初办合作医疗时,集体和社员拿出些钱,买了一些药品,药品用完后,合作医疗实际上也停办了。调查组同郭村大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一起座谈讨论这个问题。贫下中农代表认为,郭村地处丘陵,有一些非耕地,只要以赤脚医生为主,组织些辅助劳动力,开荒种药和上山采药,合作医疗费用是完全可以解决的。大队党支部支持贫下中农的意见,决定发动群众种药采药。经过一年的苦战,种植和采集的药材价值达一千五百元左右,除去合作医疗费用的开支外,还有节余。
三、有的大队缺少赤脚医生或者赤脚医生技术水平较低。例如,孝义大队办起合作医疗不久,老医生病故,新担任赤脚医生的涉有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防病治病工作抓不起来,致使合作医疗一度停顿下来。调查组同孝义大队党支部共同研究,叫涉有顺到公社卫生院跟班学习。涉有顺在公社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热情帮助下,进步很快,现在能防治农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这样,孝义大队的合作医疗又继续办下去,并有了新的发展。
公社卫生院根据调查中发现的情况,把帮助各大队提高赤脚医生作为巩固合作医疗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选派了十名思想进步、医疗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医务人员,到各大队培训赤脚医生。两年来,共培训了三十六名赤脚医生,九十二名不脱产的生产队卫生员,使全社三分之二大队的合作医疗得到巩固和发展。
米山公社卫生院在帮助各大队巩固合作医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虚心向贫下中农和赤脚医生学习,努力改造世界观,也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六十二岁的老中医张云瑞,自认为医疗技术高明,有吃老本思想。在帮助各大队巩固合作医疗中,他遇到了一个下肢患有臁疮(西医叫下肢溃疡)的病人,用许多方法都没治好。有一天,他在石桥口大队发现一个叫张土孩的社员,用撒酸、猪油混在一起敷在患处,治好了自己的臁疮。老张回院后,反复研究了这种病症,把张土孩的方子学来,又增加了轻粉、冰片等成份,制成了臁疮痛痒膏。后来他运用这种药品先后治愈了三十多人。张云瑞通过这件事,对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外科医生李水旺,原来认为自己从县医院下放到公社卫生院就够艰苦了,便借口手术不能下乡,在家坐等病人。在帮助大队巩固合作医疗的过程中,他看到贫下中农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受到鼓舞教育,并虚心向贫下中农、赤脚医生、老中医学习,学会了中医和新针疗法,受到社员群众的欢迎。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