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新矿工——北京矿务局木城涧煤矿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05
第3版()
专栏:

新矿工
——北京矿务局木城涧煤矿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群山环抱的北京矿务局木城涧煤矿,呈现一派生气勃勃的革命景象。
走进这个沸腾的矿区,到处可以看到年轻的矿工们,有的身披雨衣,肩扛风锤,在为开辟新采区凿岩开巷;有的头戴矿灯,手持电钻,在给煤山搬家。他们朝气蓬勃,为了开发祖国的地下宝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正在辛勤地工作着。
木城涧煤矿有一千多名青年工人。他们大多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进矿的知识青年。这些年轻人来到煤矿后,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增长了才干,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有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的加入了共青团,有的还成了基层干部。一代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矿工,正在茁壮成长。
“理想要靠辛
勤劳动来实现”
四年前,刚满二十岁的徐长仁来到了矿山。他第一次走进繁忙的井下,望着一列列满载乌金的矿车,心情非常激动,决心在这里干一番事业。可是,没过多久,他的思想却起了波动。他想,难道一辈子就是打眼、放炮、运料、支柱吗?在这些炮眼和镐尖上能搞出什么名堂呢?
共产党员、老工人李兵山看出了徐长仁的心思,就和他促膝谈心。李师傅亲切地告诉他,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建设社会主义和支援世界革命都少不了它。个人的理想和抱负,要和革命事业联系起来,要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徐长仁一到矿上就听说,李师傅十几岁就参加了八路军,为革命出生入死,解放后参加了矿山建设,勤勤恳恳,十几年如一日。现在,他虽然快五十岁了,还是任劳任怨,处处干在前头。徐长仁听了老工人的话,再想想老工人的革命经历,找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这时,他再重温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的教导,感到格外亲切,懂得了理想不是幻想,不是空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实现的。他决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建设社会主义矿山的壮丽事业。
从此,徐长仁处处自觉地向老工人学习,刻苦磨练自己的思想,积极愉快地工作。那里的活最累最重,那里就有他的身影。运料,他挑最重的背;扒煤,他跑在最前头;下煤眼子堵了,他抢着去捅。他说:“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从工作面到休息室去吃干粮,来回要花掉半个多小时,每逢要吃干粮时,他就托别人给捎上来,自己利用这个时间继续工作,为革命多干活,多出力。
在党组织、团组织的教育下,徐长仁进步很快。一九七一年七月,他光荣地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入党以后,他担任了二段的办事员,负责全段的经济核算工作。有一段时间,全段材料消耗大,原煤成本比较高。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他一方面积极向大家宣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一方面到处宣扬放炮员沈凤林老师傅精打细算、点滴节约的事迹。同时,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向老矿工请教,提出了加强坑木回收、节约开支的措施,制订了“坑木回收、复用评比专栏”和“经济核算考核表”,推动了增产节约工作的开展。很快,二段坑木的消耗和原煤的成本,分别比原来降低了百分之七点三和百分之十二点七,徐长仁的工作也受到了工人群众的好评。
“为革命采煤,吃苦心里甜”
在回采十一段工作面上,机器轰鸣,头灯闪闪。提起青年工人、班长李安仓,这个段里的老工人都称赞他是个“能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李安仓初来煤矿时,看到煤矿条件比较艰苦,有些不大习惯。经过老矿工的言传身教,特别是经过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他的思想感情很快发生了变化。他想:“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青年一代的传家宝。我一定要继承老矿工的光荣传统,同大家一道把煤矿建设得更好。”
李安仓经常说:“为革命采煤,吃苦心里甜”。有一段时间,工作面煤层又薄又硬,每打一个炮眼,都要费很大的力气。遇到这种情况,李安仓总是说:“煤层硬,硬不过咱们矿工的革命意志”。他用两只手操钻把,力量还不够,就用背顶肩扛,硬是把钻杆一次又一次地推进了坚硬的煤层,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炮眼。同志们见他衣服被汗水浸透。就劝他休息一会儿。他却乐呵呵地说:“为创社会主义大业,就是要吃大苦,拚命干!”
去年夏天,李安仓身体不好,医生一次又一次批准让他休息。可是,他总是继续坚持工作。一天下班之后,李安仓由于疲劳和疾病,晕倒在食堂里。同志们把他护送到宿舍,才发现他枕头下面压了一大堆病假条。同志们走后不久,他吞下几片药,又悄悄下井干活去了。领导和同志们发现后,说什么也不让他干,并且深深被他这种顽强的革命精神所感动。
在李安仓的模范行动带动下,他这个班的出勤率经常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七以上。去年十一月份,这个班在学大庆、夺高产的活动中,取得了掘进日进尺二十四点三米的新成绩,创造了全坑最高纪录。去年,这个班还被评为全段的先进班组之一。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李安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决心发扬谦虚谨慎的作风,继续为大打矿山之仗贡献力量。
做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一九六八年八月,共青团员张宁高中毕业来到矿山,分配到岩石掘进六队当工人。他象乌金的煤块投入了火红的炉膛那样,决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开头,张宁以为当矿工用不着什么技术,只要不惜力就一定能干好。可是一接触生产实际,他却感到:当好一名岩石掘进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炮眼布置不好,方向角度不对,就会影响质量和进度,浪费人力和物力,达不到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
为了掌握井下生产技术,张宁利用业余时间看了不少关于巷道工程的书籍,虚心向老师傅学习操作技术。每次炮响后不管时间多晚,那怕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他也总是顶着未散尽的硝烟,到工作面观察放炮效果。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把风锤卸开又安上,安上又卸开,了解风锤的结构和性能。有人说张宁学技术“着了迷”。他说:“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没有接班的本领怎么行呀!”
去年九月,岩石六队接受了一项关键工程的施工任务。岩石六队领导集中了各班的骨干力量,组成一个专业队伍,负责完成这项工程的模板制作与支护工作。党支部决定由张宁担任这个专业班的班长。
干这样的工作,挑这样的重担,张宁还是头一回。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党组织交给的艰巨任务呢?他象往常一样,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努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了按照设计图搞好工程质量,他结合实际,老老实实地从三角函数学起,从识最简单的施工图学起。在施工过程中,他经常拿着图纸和同志们一起研究,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他还和师傅们一起反复调查研究,提出一个施工新方案,取得了多、快、好、省的效果。
张宁发现了别人的长处,总是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马师傅干起活来大刀阔斧,支护模板又快又好,小张就一直给马师傅当“下手”,学习支护模板的技术。张师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足智多谋,善于出巧主意,张宁在决定工作方案前就总要听听他的意见,使工作有条有理,事半功倍。从道工班调来的于师傅,素来办事一丝不苟,张宁在检查规格质量时,总要请于师傅再检查一遍,学习他确保质量的办法。班里有两个小青年比张宁来矿晚,可是张宁发现他们心灵手巧,干木工活有一套,就把制作模板的任务交给他们,经常向他们虚心求教。同志们都说:“凭小张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再难掌握的技术他也能学到手,再艰巨的任务也能完成!”
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六队的工人们胜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老师傅们看到张宁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取得了成绩,高兴地说:“我们不仅完成了高质量的工程,而且培养锻炼了又红又专的接班人!”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