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镜铁山区的“背篓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05
第3版()
专栏:

镜铁山区的“背篓队”
在甘肃省的镜铁山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嘉峪关市镜铁区贸易公司流动服务队的同志,三五成群,背着背篓,踏着崎岖的山路,热情地把各种日用百货和烟酒糖果一次又一次地送到高山工地,送到各族牧民的家门口。四年来,这支流动服务队不畏寒暑,不避风沙,徒步跋涉三万多里,为附近一带草原上的各族牧民和野外高山工地的工人送货十三万多斤。人们亲切地称他们是“镜铁山区的‘背篓队’”。
镜铁山区在“万里长城”的西端——嘉峪关的南部,这里山峦重叠,怪石嶙峋。分布在这个山区的二十几个公社放牧点和建筑工地,不是在高山深谷里的草滩中,就是在海拔三千多米的峻岭上。由于山高路远,在这些放牧点和工地上劳动的牧民和工人,到商店里买东西很不方便。为了满足战斗在深山峡谷中的群众的需要,早在一九五八年,镜铁区贸易公司就组织起一个走山串滩的流动服务队,实行送货上门,很受群众欢迎。可是,后来在刘少奇“利润挂帅”的修正主义黑货影响下,这个流动服务队被取消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镜铁区贸易公司的广大商业工作人员狠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又把流动服务队恢复起来。当他们背着背篓,跋山涉水,在过去走过的革命大道上前进时,山区中的牧民和工人欣喜地奔走相告:“咱们的‘背篓队’又回来了!”
镜铁山的主峰海拔五千多米。这个地区山高路险,气候瞬息万变,背着一背篓货物在这里行走十分不便。但是,流动服务队的同志们胸怀革命为人民,越是艰苦越向前。
有个地质队在吊大坂一带进行地质勘探。这里海拔三千八百多米,距商店五十多里。一九七○年中秋节前,流动服务队给这个地质队的队员们送棉衣等防寒用品和过节的商品时,不巧正碰上地质队转移地点。这一带的道路不好走,山上积雪又深。他们踏雪履冰,翻山过沟,勇敢前进。共青团员王凤巨爬上吊大坂后,由于缺氧,一时头昏目眩,滑倒在地,顺山坡滚下好几米远。在这紧急关头,同志们奋不顾身,赶忙跑下去把他扶了起来,让他休息。但他说啥也不肯停脚,依然坚持着和同志们一起前进。经过一段时间的顽强战斗,他们终于找到了地质队新移的工作地点。当地质队员吃到他们送来的香甜可口的月饼时,都十分激动地说:这月饼我们吃在嘴里,却甜在心里。我们一定向你们学习,把地质勘探工作搞得更好。
流动服务队在向高山工地和放牧点送货的过程中,还注意调查研究。他们走到那里,就了解那里的群众需要什么货物,一桩桩、一件件,都牢记在心上。有一次,他们到祁文公社祁文生产队去送货,了解到草原上的牧民们很需要调味品,他们就主动背去酱油、香醋等等,挨家挨户供应。
流动服务队的同志们不仅为工人和牧民送货,还尽可能做更多的工作,为群众办更多的好事。为了鼓舞在野外高山工地战斗的工人,他们主动排练革命文艺节目,每次送货去时,都抽空为工人同志们演唱。他们还利用工作空隙,在放牧点向牧民学习,参加剪羊毛等集体生产劳动。
现在,在镜铁区贸易公司,“背篓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光荣传统。新来的职工,首先学习这一课,使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公司的机关干部也经常走出办公室,背着背篓去送货,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观。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