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窦家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06
第3版()
专栏:

我们的窦家桥
河北宝坻县窦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 侯隽
一天晚上,我从住的新屋出来,到大队部去,路过贫农戚老大娘家门口,她把我拉到她家里。她让我坐上炕,理了一下额前的银丝白发,问我:“孩子,你说咱窦家桥如今日子怎样?”
我毫不思索地回答:“很幸福嘛!”
我说的是实话。先不提别的,就说在这同一个夜晚,我们窦家桥户户电灯亮,家家喇叭响。你想看电视,就去看电视。想看文艺节目,大队文艺宣传队在演唱。你也可以坐在热炕头上,聆听着从喇叭里传来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或者欣赏革命样板戏的优美唱腔。老爷爷老奶奶围坐在明晃晃的电灯下,畅谈着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
“对啊!今天窦家桥可真是掉在蜜罐里了!可是,你们年青人不能在幸福中迷了窍,忘了咱贫下中农过去的苦啊!”说着,戚老大娘把上衣一脱,指着身上的伤疤愤恨地说,“瞧瞧,这伤疤就是地主打的,我永生永世难忘啊!”
戚老大娘不止一次给我们看她的伤疤,讲她的家史,不止一次给我们讲窦家桥的过去,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在万恶的旧社会,戚大娘一家五口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丈夫成年累月给地主扛活,累断筋骨,压弯了腰,一年四季吃不饱。有一年遭灾,家里实在没法混下去,戚大娘只好拉扯着孩子外出逃荒要饭。路过一家地主的庄稼地,狗腿子硬说偷了他们的庄稼,把戚大娘捆绑上,吊起来,打的皮开肉绽,死去活来。还是穷人们忍饥挨饿地凑了几个钱,好不容易才算把人赎回来。戚大娘身上的伤疤,就是旧社会悲惨生活的见证。
在窦家桥,象这样在旧社会吃尽人间苦、流尽辛酸泪的何止戚老大娘一家!在那灾难深重的岁月里,穷人一年四季拚命苦干,打下的粮食还不够官府抢,地主逼。风风雨雨干一年,颗颗黄米不见面。那些官府老爷们和地主老财,只顾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不管人民的死活。所以,多年来河堤失修,洪涝成灾,十年九歉。窦家桥八十多户人家,除了三户富农和几家富裕户外,哪家没逃过荒,要过饭,受过地主富农的残酷剥削,受过官府恶霸的欺压?
稍停了一会儿,戚大娘脸上透露出欣喜的笑容:“如今,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看咱窦家桥人们的日子多红火啊!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受苦人都过上喜兴兴的好日子啦!可是我怕你们年青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咱可不能住上新房就忘了土屋啊!”
是的,我住上了自己新盖的三间新瓦房,蓝蓝的房顶,白白的墙壁,明净透亮,舒适宜人。可是每年七月十日那天,我都要到我以前住过的小土屋里去看看。一九六二年七月十日,我响应党和毛主席关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伟大号召,来到窦家桥落户,住进了这间小土屋。
每次看到小土屋,我总会想起十年来在窦家桥走过的道路。而且,总会想起用毛泽东思想哺育我成长的广大贫下中农,思念着亲切教诲我的好老师——管玉成老大爷。住在小土屋的头一年,因为自己过惯了城市生活,乍到农村,虽说农村比解放前有很大变化,但见到有些人家还住着土房,村里还没有电,晚上点着小煤油灯,劳动一天,回到家来还得推碾倒磨,就感到农村的确苦。尤其是第一个秋天,正赶上百年不遇的大水灾,田野里一片汪洋,成片的高粱泡在水里,我眼看社员们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粮食,就要被水吞没,不免有些灰心丧气;同时又觉着自己整天吃饭干活,忙忙碌碌,“英雄无用武之地”。我的这种思想苗头,被管玉成老大爷看了个透亮。他来到我这小土屋里,往炕沿儿上一坐,点着一锅子烟,一边吸着烟,一边慢悠悠地讲开了,从旧社会窦家桥人民的苦,讲到今天人民的甜,从贫下中农没文化的苦处,谈到农村多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人。最后他又畅快地说:“侯隽,咱们说句贴心话吧!咱农村到处都需要你们这班有文化的人。那你为什么觉着没用呢,是你心眼里没咱贫下中农啊!”
管玉成老大爷深沉的话,敲击着我的心弦。广大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模范行动,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我从此更加决心一辈子扎根农村干革命,要跟贫下中农一起,用双手改造窦家桥,建设窦家桥。
人心齐,泰山移。几年来,我们大队遵循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教导,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生产高潮。我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南洼的盐碱地里搞台田。初春,大地还没有解冻,呼啸的北风冰冷刺骨,社员来到田野,摆开阵势,开始了改土治碱,开沟挖渠,搭畦淋碱。这年春天,一下子就改成了二百五十亩台田和条田。到了秋天,破天荒地取得了亩产玉米五百多斤的好收成。
盐碱滩初步被治服了,要做到稳产高产,还要不断为庄稼增加水肥。我们窦家桥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群众一起,齐心协力打机井。没有原料自己找,资金不足自己筹。几年来,自力更生打机井九眼,基本上满足了园田的用水。粗肥不足,我们就发动群众,大搞养猪积肥。没有猪圈自己建,砖瓦不足自己烧。现在养猪事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由一九六二年的二、三十头,发展到三百多头,平均每户将近三头。
又一个春天来到了,白霜铺地,寒气逼人。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又开始了建设大面积高标准园田的战斗。
大面积的园田建设,需要起高垫洼,大量动用土方。当时不但地冻如石,而且运土距离太远,运具也不足。有人就说:“咱大队人少力量薄,向国家要推土机平地吧!”
一听说要推土机,老书记曹学岩和一些老贫下中农连连摇头:“咱们干社会主义,不能光依赖国家,得靠自己的革命志气,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可不能动不动就伸手向国家要东西!依我们看,再增加几辆手推车,也能成!”
于是,我们好些人就把买自行车、盖新房、办喜事的钱拿出一部分,买了手推车,一下子就增加了五十多辆。这样,就加快了工程进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动土一万多方,完成了七十五亩园田建设和一条泄水渠的任务。当年改土,当年变,大麦获得了空前好收成。
我们窦家桥的林、牧、副各业也都有了很大发展。队里还自己办起了小工厂,每年多种经营收入达七、八万元。现在,不光是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集体的家底也厚实多了。这些年来,陆续置了大、小型拖拉机三台;十眼机井的机、泵、管、带全部成龙配套。还添了八辆胶轮大车,骡马十三匹。许多社员盖上了崭新的瓦房,置上了自行车、缝纫机。
想到这里,我十分激动地对戚老大娘说:“大娘,您放心吧,同工农结合的道路我们走定了。我虽然搬出小土屋,但我永远不会忘记过去,不会忘记这十年是怎么走过来的。今后,咱永远要紧跟毛主席,千难万险挡不住,风吹浪打不回头!”
老人满意地笑了:“着啊,孩子,住上新瓦房,不忘小土屋,眼明了,心就亮堂了!”
我跟戚老大娘正说着话儿,忽然一阵叽叽咯咯的说笑声,由远而近,说话间就来到戚大娘家窗前,嚷叫着:“侯姐,今儿个咱们学啥啊?”
我忙告别戚老大娘,同那把子年青人来到大队部。
“同志们!”我指着墙上的一条语录说:“就学这!”
爱说爱笑嘴快的天津姑娘玄秀漪马上认真念起来:“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等她念完,我接着说:“咱们联系实际,再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从一九六二年以来,有七名北京、天津的下乡知识青年来到窦家桥。青年战友们多了,我们便成立了青年小组,经常在一起学习。我们这把子年青人,在政治上互相关心,在生产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照顾,团结得象亲兄弟姐妹一样。
谁说在农村“英雄无用武之地”?谁说在农村“无所作为”?大家越谈越热烈,都深有体会地说,当自己思想还是在个人主义的小天地里的时候,就觉着农村“无所作为”;当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在贫下中农的教育下,逐渐懂得了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是千千万万的革命工作汇集起来的,共产主义的高楼大厦是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时候,才真正懂得了自己一锄一镰的平凡劳动,都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息息相关,都同支援世界革命紧紧相连,这怎么能说是“无所作为”呢!
几年来,我们努力地一点一滴向贫下中农学习,一举一动为革命出力。我们青年小组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科学实验,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首先在治理碱地上摆开战场,研究分析碱地的特点,采用深翻、压沙、挖渠淋碱、搞台田、改种耐碱作物等多种办法,使亩产由几十斤增到五百多斤。在劳动休息时,司福玉、刘玉文、玄秀漪、牛桂英、尹建普不是给社员们读报、讲革命斗争故事,就是教唱革命歌曲。中午下地回来,就忙着写黑板报或进行广播宣传。夜晚,有的去教夜校,同贫下中农一起,学毛主席著作,学文化。有的领着一帮青年男女排练文艺节目。我们忙得一天没闲空,可是越忙越高兴。大家说:“我们的革命大目标,就是胸怀全局,着眼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立足农村,扎扎实实为革命多作贡献。”
现在,请你到我们窦家桥来看看吧!如果你是夏天来,那么你站在村头,极目四望,映入你眼帘的是那青翠葱绿的禾苗。机声欢唱,汩汩流水,顺着蛛网似的渠道,流入块块园田。村旁,笔直的钻天杨直插蓝天,柳丝轻拂;田间大道上,红腾腾的拖拉机嘣嘣叫着,穿梭般的往地里运送粪肥……秋天来,满眼是火红的高粱,金黄的谷子,犄角似的大玉米穗子……社员们挥舞着银镰,喜气盈盈,收割着丰收的庄稼,唱着丰收的歌儿。走进村里,新瓦房成排;修配厂、加工厂里机声隆隆,火花飞舞,叮当作响;粉碎机、碾米机、磨面机,马达呼叫,机轮飞转,热闹极了。
窦家桥变了,我们下乡知识青年也变了。我们大队的七名下乡知识青年,有三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大队党支部和革委会的领导工作,其他四名也都成为光荣的共青团员。我们热爱窦家桥,我们亲身参加了窦家桥的变革,为它洒下了自己的血汗。在这伟大变革的洪炉中,我们经风雨,见世面,经受着锻炼。每当我们学习毛主席的“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的教导,我们就觉得在窦家桥这个广阔天地里,在同工农结合的万里长途上,还仅仅是走了第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