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北国河山处处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08
第3版()
专栏:

北国河山处处春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在这里,大小兴安岭和完达山的森林,占全省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每年生产的木材,约占全国木材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
但是,黑龙江省人民身在林海望全国,努力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木材。他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在狠抓老林区建设的同时,大搞群众运动,因地制宜,年年植树造林,使老林区青山常在,不少荒山秃岭重新披上了绿装。
坚持下去 远水解近渴
在造林事业中,“远水不解近渴”的思想是一个较普遍的障碍。龙江县七棵树公社前进大队社员群众通过亲身实践,冲破了这一思想障碍。
解放前,这里山光岭秃,全屯只有地主家有几棵柳树。农业生产经常遭受风、沙、水、旱威胁,粮食产量很低。解放后开始造林时,有人说这是“站在南山望北海,远水不解近渴”。果真是“远水不解近渴”吗?
这个队从一九五五年开始,营造了总长一百四十多里的二十多条农田防护林。一九五八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广大干部群众鼓足干劲,进一步营造了用材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同时进行了“四旁”绿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更加激发了广大群众为革命造林的积极性。在坡大石头多的南岗,广大干部群众刨石头换土,担水上山。经过苦战,第一代落叶松终于在石头岗上扎下了根,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十几年来,前进大队共造林四千五百亩,一个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与水土保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经形成。全大队三分之二的农田受到防护林的保护,涵养了水源,提高了地力,调节了气候,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全大队粮食亩产已由植树造林前的一百七十斤,上升到三百斤左右。早期营造的用材林,已经间伐利用,生产了大批农具、椽材、电柱,还用自产木材建造了一批房屋、畜舍和木桥。
今天的前进大队,已经是队队果满园,村屯披绿装。社员们高兴地说:按照毛主席指示办事,远水可真解了近渴啊!
山区有树 还要造林
山区要不要植树造林?这好象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过去在林口县刁翎公社却有争论。有人认为,山多自然生长树木,不用造;有人认为,造林耽误农活,搭工搭钱不上算,不愿造。
山区到底要不要造林?造林是促进农业的发展,还是阻碍农业的发展?公社党委总结了永安大队第二生产队的实践经验。这个生产队靠山边的四百五十亩地,一年三季山水为害:春天下不去犁杖,夏季影响及时铲趟,秋天地湿泥泞妨碍秋收。从一九五三年起,他们在附近的山上先后造林二百多亩,二十年时间,树木成林,涵养了水分,改良了土壤,使这片涝洼塘变成了高产田。粮食亩产由二百多斤提高到六百斤。这个事例使大家认识到:越是山区越要大搞植树造林,以林促农,农业才能得到发展。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从公社到大队都配备了得力干部负责林业工作。同时,还举办造林技术员学习班,传播技术,保证造林质量。一九六七年以来,全公社平均每年造林一万亩。
植树造林大规模展开以后,出现了林业与农业争农时、争劳力的矛盾。公社党委又总结经验,在造林时采取了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法。全公社抽出百分之三的劳力组成专业队,坚持常年造林。每逢农忙间歇,动员群众突击造林。这样就解决了农林争时间、争劳力的矛盾。现在,全公社已经造林八万多亩,平均每户造林十三亩多。
造林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全公社粮食的连年丰收。广大群众看到了效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矿区造林 大有可为
地处黑龙江省东部的鸡西矿区,每年需要十几万立方米坑木。这些坑木由九个林业局供应,运距很远。文化大革命前,鸡西矿务局就开始在矿区附近的荒山秃岭营造矿柱林。后来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矿区造林一度停顿。在文化大革命中,经过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广大干部和工人对煤矿造林的认识,恢复和健全了矿区造林机构。这个机构提出规划,及时检查,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研究营造矿柱林的方法,保证造林工作又快又好。
穆棱煤矿造林初期,自己没有树苗,全靠外地运进,成活率很低。广大职工决心自力更生争取树苗自给。建苗圃需要平坦肥沃的土地,但当地山岗只有一层薄土。造林工人和家属就一齐上山搬石头,平整土地,在山坡上建立起大寨式梯田苗圃六处,每年育苗一百万株,基本上做到了树苗自给。推广穆棱矿的经验,使全局十一个老煤矿,矿矿都有自己的苗圃,做到了自育苗,自造林,造林面积不断扩大。
现在,广大职工已在矿区附近山地造林二十四万五千多亩。早期营造的林木经过抚育间伐,已有一部分用于煤矿建设。人工林蓄积量已达十六万多立米,为实现坑木自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政策落实 绿树成荫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为了推动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龙江县头站公社注意落实造林政策,使各生产队和社员群众对社造社有,队造队有,社员在宅旁植树归个人所有的造林政策都很了解,造林积极性很高。
在文化大革命中,公社党委总结过去植树造林经验,进一步落实造林政策。几年来,各生产队积极组织社员在荒山荒甸上进行集体造林,绿化公路,社员群众也在房前房后营造护宅林。团结大队党支部书记于生龙亲自带领群众从几里地外用车拉水栽苗,造林一百多亩,绿化了一个山头和一段公路。如今全大队平均每户有林七亩,果树也已结果。用自己间伐的木材盖的房屋就占新建房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最近两年,每到造林季节,全公社都出动五六千人造林,绿化荒山荒甸和村屯。整个公社七十四个自然屯,屯屯有护屯林,三千八百多户社员,房前房后都栽上了树。
落实政策以后,各个生产队和社员群众十分关心和爱护树木,主动管护。社队还召开猪倌、马倌、牛倌、羊倌会议,教育他们爱护林木,让他们担任兼职的护林员。同时,还发动社员群众,订立“儿童不攀树,大车不轧树,牲畜不咬树,个人不砍树”的护林公约。采取这些措施后,保证了树木的顺利生长。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