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长远着想 全面规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11
第2版()
专栏:

长远着想 全面规划
中共河北省涿鹿县委,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有全面的规划,还要加强领导”的教导,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抓好典型,实行分类指导,使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自去冬以来,涿鹿县的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经过批修整风和路线教育,进一步焕发了革命精神,决心鼓足干劲学大寨,加快步伐赶昔阳。
群众起来了,领导怎么办?为了把群众中这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很好地组织起来,充分地发挥出来,县委领导成员重温了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的“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教导,同群众一起总结学大寨的经验教训。他们从两个大队的对比中受到了启发。五堡公社的五堡大队和六堡大队,地连埂,水连渠,条件基本相同,原来都是“坡地荒沙板,平地涝碱滩,有雨涝成灾,无雨遭荒年”的穷村庄。可是,六堡大队党支部自一九五五年走上集体化道路以后,就订出大干五年,建设千亩果园和改造千亩涝碱地的规划。经过三个冬春的艰苦奋斗,到一九五八年,两个“千亩”规划都实现了:“荒沙板”变成了果树园,亩产二百斤的“涝碱滩”变成了亩产六百多斤的丰产田。领导决心大,群众干劲足。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大家又提出拦河造田,向河滩要粮的规划。经过三个冬夏的苦战,修成一条拦河大坝,造田八百亩,使沙河滩变成了水稻田。一九七二年粮食平均亩产跨过了“长江”。而五堡大队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六堡同时栽果树,头年栽,二年丢,结果果园没建成,“荒沙板”没改造好,粮食亩产一直停留在四、五百的水平上。这使县委认识到,学大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革命运动。领导这个运动,必须从长远着想,全面规划,分类指导。
认识提高以后,县委十四名常委除两名留在机关工作外,都深入下去。他们对全县不同类型地区学大寨的思想状况和自然特点进行了全面调查。然后,从县、社两级抽调百分之五十五的干部下去,帮助社、队制定规划,采取措施,狠抓薄弱环节,实行分类指导。
抓河川区,争取高产再高产。这个县沿桑干河两岸有耕地二十万亩,生产条件好,增产潜力大。如果把这个地区抓上去,就可以在占全县三分之一的耕地上拿到三分之二的产量,对全县粮食亩产上《纲要》具有决定的意义。但是近几年以来,这个地区的粮食亩产一直徘徊在五、六百斤之间。条件这样好,产量为啥上不去?经过调查,原来是一些人的思想上有了“满”字。他们说:“产量不如大寨高,在全县拔了尖;贡献没有大寨多,在全县数第一。”左比右看,“差不多了”。县委书记吴景珍带领几十名干部到这类地区的社、队蹲点,结合总结工作,开展反骄破满的小整风,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思想障碍。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大打机井,使十万多亩地实现了地上地下两套水灌溉,为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抓丘陵山区,消灭“拉腿田”。这个县山区丘陵地区的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粮食亩产不过百斤,人称这是“拉腿田”。为什么产量上不去?主要是一些人的懒汉懦夫世界观在作怪。说什么:“条件差,底子薄,面貌难改变。”县委认为,要想改变低产面貌,必须改变人的思想,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于是,县委带领干部,分别深入到这些地区,发动干部和社员群众进行学习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舒舒服服学不了大寨,轻轻松松变不了面貌,只有大干才能快变。接着,根据山区丘陵水土流失和水源不足的特点,展开了山、水、林、田综合治理。一个冬春新建和续建大寨田六万亩,完成引潜、拦洪、蓄水工程一百多处,把“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
抓大村镇,变后进为先进。这个县的四百零四个大队中,有五十五个大村镇,人口、土地约占全县三分之一,有很大的增产潜力。但是这些村镇在学大寨运动中多数处于后进状态,说什么:“村大人多心不齐,学好大寨不容易。”县委认为,村大人多是大办农业的有利条件,人心不齐是没有用正确路线和政策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于是,县委决定把这些大村镇作为斗批改的重点,并派出一百多名干部到这里蹲点,结合批修整风和路线教育,整顿领导班子,落实党的政策。去冬今春农田水利建设和春耕生产都好于往年,后进面貌正在发生变化。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