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青年运动的革命洪流不可阻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18
第3版()
专栏:

青年运动的革命洪流不可阻挡
壮青
无产阶级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年,引导他们坚定地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把他们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列宁指出,青年“只有在劳动中同工农打成一片,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毛主席进一步发展了关于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全国解放以后,毛主席总结了国内外无产阶级专政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又提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并多次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中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毛主席的教导,为我国广大知识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则以名利为诱饵,拚命鼓吹“读书做官”、“下乡镀金”。刘少奇一类骗子又炮制“变相劳改”论,恶毒咒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他们反对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反对把青年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妄图把青年引向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工农群众、脱离生产实际的邪路,使他们成为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
毛主席、党中央十分关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成长。各级党委、革委会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认真组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经常对他们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领导他们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近几年来,国家支出了大量的安置经费,帮助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安家落户。许多地区的党委、革委会负责同志深入农村,同插队知识青年促膝谈心,关心他们的成长,妥善安排他们的劳动报酬、口粮、住房、医疗等问题。广大贫下中农热情地挑起了再教育的重担,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做到政治上耐心教育,生产上细心帮带,生活上关怀照顾。广大贫下中农把插队青年当作亲人,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会农活,帮助他们搞好学习,安排好生活。有的插队青年患病,当地干部和贫下中农给他们请医送药,精心照料。广大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激动地说:
“党和贫下中农对我们的关怀,比自己的父母还周到,我们一定要扎根农村干革命,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刘少奇一类骗子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诬蔑为“变相劳改”,以发泄他们对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刻骨仇恨,这正暴露了他们的反动本质。
毛主席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教导,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于贯彻执行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支援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大知识青年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当突击队,在农业科学实验中当闯将,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事业中当尖兵,正在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贫下中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们说:“有这样一批青年同我们一起战天斗地,一定能使山变样,地增产!”实践证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知识青年需要到农村锻炼,农村需要知识青年去建设。
刘少奇一类骗子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也是妄图改变我们党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破坏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毛主席指出:“单有在经济战线上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同轻视劳动、轻视农民的旧传统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战胜资产阶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对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密切城乡关系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广大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结合在一起,热情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普及文教、卫生事业,同农村的旧风俗、旧习惯作斗争,给农村增添了生气勃勃的新气象。许多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担任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参加业余文艺宣传队,成为农村文教卫生工作中一部分骨干力量,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正是由于这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动摇了修正主义赖以滋生的反动思想基础,刘少奇一类骗子才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肆意造谣诬蔑,进行绝望的挣扎。但是,这完全是徒劳的。
刘少奇一类骗子的罪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他们妄图扭转历史前进的车轮,其结果,只能碰得头破血流,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