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 额济纳旗牧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19
第3版()
专栏: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
额济纳旗牧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本报讯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甘肃省额济纳旗各级党组织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大力普及小学五年教育,使全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在,全旗在校学生人数相当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两倍,其中少数民族的学生人数相当于一九六五年的一点三倍。
额济纳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牧区。解放前,这个旗仅有一所小学,十二名学生和一名教员。全旗识字的不到五十人,而且都是王公、贵族、牧主及其子女。解放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人民政府先后从内地派去教师,帮助翻身牧民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贫下中牧的子女入学受到限制,牧区教育事业发展得不快。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修整风运动中,额济纳旗各级党组织,把牧区普及教育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旗多次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健全了教育部门的领导班子,对牧区普及教育工作做了统一安排。旗委书记刘歧德带领工作组深入古尔乃、马宗山、拐子湖等偏远牧区,了解教育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刘歧德在马宗地区座谈教育革命中,发现有人对搞好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的牧区的教育工作信心不足,便同那里的基层干部重温毛主席有关普及教育的指示,宣传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在牧区普及教育,是关系到加速边疆建设的大事。刘歧德还找师生谈心,到蒙古包进行家访,鼓励师生为革命而教,为革命而学。由于旗委领导深入基层,各级领导也都注意调查研究和及时解决教育革命中出现的新问题。东方红公社党委决定由一名党委成员专管教育工作,及时解决教育革命中的问题。这个公社党委成员经常骑着骆驼到生产队、畜群点、蒙古包了解学龄儿童入学情况。去年春天,公社党委委员徐建元到很远的畜群点上去了解牧业生产情况时,发现牧民业仁增的两个小孩都已到入学年龄,但由于交通不便,未能入学。徐建元立即同其他领导同志商量,适当调配了这个畜群点上的劳力,让业仁增全家搬到离生产队较近的地方去放牧,使两个小孩就近入了学。
额济纳旗各级党组织,把培养蒙古族教师作为搞好牧区普及教育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要一环来抓。去年以来,全旗就从有实践经验的贫下中牧、知识青年以及在职干部中,选拔了二十四名蒙古族教师;同时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动员已调离工作的教师“归队”,发挥老教师的作用。现在,全旗共有教师一百四十六名(其中蒙古族教师有七十五名),比一九六五年增加百分之五十。各级党组织认真组织教师攻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组织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赛汉桃来公社红星生产队流动小学的蒙古族教师任钦,常年奔走在相隔一百六十多里的各畜群点之间,坚持巡回教学。孩子们称他是“玛奈赛音巴格喜”(我们的好老师)。
额济纳旗许多社、队,还通过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专门识字组和小学生家庭辅导相结合等方法,办起了政治夜校、读报组、识字班,帮助贫下中牧学文化,学政治。这样,不仅为促进牧区普及教育创造了条件,而且推动了生产和批修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