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草原上的好教师昭德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19
第3版()
专栏:

草原上的好教师昭德布
昭德布,原是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金河公社小学的教师。一九六八年的秋天,他听说巴勒格尔队的牧民又办起了自己的小学,就主动申请来到这所当时条件比较艰苦的小学当教师。
昭德布出生在锡林郭勒草原上一个贫苦牧民的家里,他了解在旧社会贫下中牧世世代代没有文化的痛苦,也知道解放后贫苦牧民强烈要求掌握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的愿望。一九五八年,巴勒格尔队就办起了小学,后来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被扣上“不正规”的帽子停办了。但是,新生事物是压制不了的。一九六五年,这里又开始了巡回教学。一九六八年贫下中牧让出了自己的蒙古包,大队腾出了办公室,又重建了小学。昭德布被贫下中牧这种强烈要求掌握文化的精神所感动,决心为在草原上普及小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牧区普及五年教育,困难是很多的。牧民要根据水草的变化,赶着畜群随时搬家,几十平方里内常常只有几个蒙古包。这样,孩子们上学就必须住校。昭德布想,学校应当努力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学生入校后才可能留得住,安心学习。更重要的是,要遵照毛主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学生适当搞些生产劳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劳动观点。因此,他和教师们商量,决定在学校养猪。说干就干,他和其他教师利用课外时间,买小猪,盖猪圈。猪圈盖到一半时,他接到家里的电报,说他唯一的儿子病了,要他回去。昭德布没有把这件事告诉领导,他悄悄地把电报往口袋里一放,抄起铁锹又猛干起来,直到学校里放了学,他才回家去探望。师生们把猪养肥了,卖给国家,又买了几十只羊,解决了学生的吃肉问题。
一九七一年的春天,昭德布又提议小学种菜。他借来了牛和犁,开出了第一块地。种菜没有水不行,昭德布一面发动小学生借用牧民牛车,往地里拉水,一面利用课余时间打井。草原上的春天,寒意未消,他却赤脚站在泥水里,淘泥排水,挖土砌石,井很快打成功了。靠着这眼井水不停地浇灌,第一年就收获了几千斤蔬菜。去年,蔬菜大丰收,基本上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昭德布不但用打出来的井水浇灌着菜园中的幼苗,更用自己的心血培育着草原的革命后代。他教学生犁田播种,松土锄草。有时学校附近没有牛群,他让学生扶犁自己拉。学生学着老师的榜样,从小养成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有些孩子年龄小,独立生活的能力差,住校学习有困难。同时,由于学校的设备有限,有些孩子还不能上学。怎么办呢?昭德布想起一九六五年曾经实行过的巡回教学。他向大队党支部提出,要求给学校增加一名教师,他自己骑马到各处流动教课。
昭德布的建议得到大队党支部和群众的热情支持。党支部决定,给学校增加两名教师,一部分学生住校集中上课;另外一部分学生,由两名教师根据畜群的分布情况,分片分组巡回教学。这样,全队的一百零八名适龄儿童,除了有两名不能坚持上学以外,全都入了学。
昭德布还注意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春天,他带着学生在牛群旁扎起蒙古包来拣牛粪。小学校里作饭和取暖用的牛粪,大部分是他带着学生一筐一筐拣来的。夏天,他带着学生自己动手抹房刷房,学校里近二十间房子全都是老师和学生自己抹自己修的。冬天他又带着学生修炉子,装烟筒。通过这些劳动,不但为大队节省了大量的开支,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好作风。
最近,昭德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加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