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新厂也能减人增产——安徽省当涂县钢铁厂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0
第2版()
专栏:

新厂也能减人增产
——安徽省当涂县钢铁厂的调查
一九七○年十二月才开办的安徽当涂县钢铁厂,用自己的实践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新建企业也能做到减人又增产。请看以下几笔数字:
人员:一九七二年比一九七一年减少百分之十六。今年第一季度,新建了一个铸造车间,全厂人员继续减少百分之一以上。
生铁产量:一九七二年比一九七一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点四。今年第一季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一。
成本:一九七二年比一九七一年下降了百分之十一点七,今年第一季度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百分之十三点五。
全员劳动生产率:一九七二年比一九七一年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一点七。
小高炉利用系数:一九七一年是一点六五,一九七二年提高到二点零二。
入炉焦比:一九七一年为一点四六,一九七二年降低到一点二。
他们是怎样实现减人增产的呢?
抓住典型教育职工
一九七一年,当涂县钢铁厂生产扩大了,人也增加了。不但招收了一批新工人,还增加了一批临时工。人们的结论是:增产必须增人。思想上的片面性,产生了行动上的盲目性。许多工段、车间接连不断地要求增人。厂里部分领导也是对下有求必应,对上伸手要人。一九七二年年初,在外地减人增产的经验的启发下,厂党总支才感到人员象这样增下去是不行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总支的领导同志来到要人最迫切的矿石破碎工段,调查研究,解剖麻雀。
这个工段有两台破碎机,六十名工人分两班生产。按照设备能力和人员配备,是完全可以满足高炉对矿石的需要的,可是实际上却满足不了。因此,他们曾几次提出要开三班,加三十个人。这个工段的效率为什么那么低呢?从调查中发现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破碎机上的滚筒筛是靠活辘皮带传动的,由于活辘皮带容易损坏,经常停机修理,甚至一天要停十几次,大大影响了破碎效率;二是劳动纪律不严格,工时利用率不高,设备利用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一面加强思想和路线教育,提高大家的思想和路线觉悟,一面把活辘皮带传动改为齿轮传动,使工时利用率和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结果,不仅没有增开一班,反而还将原来的两班改为一班,减少了三十人,破碎的矿石完全满足了高炉的需要。
党总支就用破碎工段这一典型事例,对全厂职工进行总路线教育,破除增产必增人的迷信,树立减人能增产的信心。原来伸手要人的工段和车间也收回了报告,开始千方百计挖掘潜力了。
千方百计挖掘潜力
一、压缩非生产人员,充实生产第一线。这个厂原来的非生产人员占全厂职工人数百分之十七点八。有人认为,新厂管理业务不熟悉,多占点非生产人员理所应当,何况这个数字还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因此,可减,也可不减。广大工人却以主人翁的姿态提出:为了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我们不能以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原谅自己,而要用多快好省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结果经过两次压缩,现在非生产人员降到了百分之十三以下。
二、加强全局观念,做好劳力余缺调剂。去年年初,厂里打算建立石灰立窑和烧结两个工段,一计算,需要六十一名工人。消息传开后,大家从全局出发,大挖潜力。炼焦车间挤出了四十名工人,支援新建工段;炼铁车间抽出了二十一人,支援新建工段。这样就保证了两个新建工段提前建成投产。
三、依靠工人群众,大搞技术革新。炼焦车间洗煤工段原来靠人工洗煤,占用了八十一个劳动力。尽管是一天开三班生产,洗出来的精煤还不够装一口容量九十吨的土焦窑。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他们造了一台跳汰洗煤机,提高了洗煤能力和精煤质量,结果从原来的八十一人减少到八人,仅开一班就能洗出精煤二百四十吨。全厂以洗煤工段为榜样,广泛开展了“向技术革新要人”的活动,先后实现了二十多项技术革新,既增加了生产,又节约了劳力。
四、为革命钻研技术,开展“一专多能”活动。机修车间的工人大部分是才进厂的新手,老师傅一带两,手把手地教新手。新工人在掌握一种技术后,又主动访师拜友,努力学习多种技术。经过实践锻炼,全车间的新工人一般都掌握了两种以上的技术。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山西大同姜家湾煤矿采煤三队遵照毛主席关于“精兵简政”的教导,减少了二十七个辅助工,加强了采煤第一线,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