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反复学习基本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5-21
第2版()
专栏:

反复学习基本观点
秦皇岛玻璃厂原料车间配料二组
我们小组老工人多,文化水平都比较低。以前,我们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哲学著作时,对一些基本观点常常闹不很懂。后来,我们在车间党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采取联系实际反复学习的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们在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这篇光辉著作时,开始对“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解不深。后来,我们联系搞纯碱回收器这一事实,反复学习,受到很大启发。过去碱斗子里面的碱有一部分被抽尘风车抽走,白白浪费掉,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早就想搞一台回收设备,把被抽走的碱再收回来。过去搞了几次都失败了,有些人就失去了信心,说:“算了吧,我们配料工人粗手笨脚的,整不了这个。”话是这样说了,但是,我们看到白花花的碱面呼呼的被风车抽走,还是打心眼里不忍。组长李振英同志给大家鼓劲说:“我们整天围着碱斗子转,不信就搞不成这个。”我们增加了勇气,坚定了信心,一有空儿就蹲在现场观察。我们对前几次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多次召开“诸葛亮”会,请兄弟班组有经验的老工人献计献策。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话一点也不假。大家都动脑筋了,主意就多了。最后决定采用密封螺旋式的回收方案,经过二十多天的紧张战斗,终于试验成功。在不增加动力的情况下,配料场每月可回收纯碱七、八百斤。
从多次失败到最后成功,说明了什么呢?我们又坐下来学习,用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总结这次革新的过程。毛主席教导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任何事物,我们接触它,不一定就认识它;看到了表面现象,不一定认识它的实质。过去我们虽然整天围着碱斗子转,但对怎样回收碱却没有做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在认识上没有产生“飞跃”,因此,要搞个回收设备,就没有把握。主观认识不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必然要失败。搞这个回收设备尽管不算复杂,却经历了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搞革新的过程,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革命理论的过程。这样联系实际,反复学习,使我们加深了对“实践第一”这个基本观点的理解。
联系实际,要注意联系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实际。在学习《共产党宣言》的时候,为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观点的理解,我们对解放前本厂的阶级剥削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解放前,我们原料车间被人称做“牲口棚”,工人们整天在又阴暗又潮湿的破棚子里扛石背料,累弯了腰,压吐了血。更可怕的是粉尘大得伸手不见五指,干不了几年就会得矽肺病,一九四三年全车间五十四个工人,就有四十七人得矽肺病先后死去,有些工人死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而资本家却由于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工人大发横财。通过学习和今昔对比,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有了进一步理解。结合学习,我们又回顾了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中阶级敌人的种种表现,并联系我们厂阶级敌人在出口玻璃装箱时放入铁钉,阴谋破坏的事实,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的继续。同志们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的矛盾,短时期是解决不了的,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斗争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因此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增强了阶级斗争的观念,在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斗争中,革命的劲头就更足了。
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是革命实践的总结,是革命的科学。我们决心发扬毛主席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更加刻苦地看书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